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下表为《宋史·王猎传》中的相关记载。王猎的经历反映出宋代(       
王猎,字得之,长垣人。累应进士不第,乃治生积钱,既而叹曰:“此败吾志也。”悉以班(分发)诸亲族。庆历用兵,诏求遗逸,范仲淹荐之,得出身为永兴蓝田主薄。……
A.士人价值取向发生变化B.传统观念制约阶层流动
C.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D.经济发展影响选官方式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个以从事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为主体的庞大的市民阶层在宋代迅速崛起,随之而来的是市民文化的勃兴和日渐繁荣,以及所呈现出的一系列的新变化。与以往相比,宋代节日文化与市民生活的关系更加密切。每逢节日,各种文化团体便先后登场,表演诸般伎艺,如清明时节汴京“士庶阗塞……四野如市”,“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民间伎艺发展的黄金时期,仅从宋人周密《武林旧事》一书的记载看,书中“诸色伎艺人”条记录的当时诸色伎艺人就有55类,共515人。而由专门伎艺人自发组织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民间文化社团也应运而生,并形成了一定的演出规模。宋代市民文化的兴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所带来的社会效应是不可低估的,它使演艺由宫廷走向民间,演艺由上层社会的消遣享乐转向大众性文化娱乐。更具有意义的是,以勾栏演艺为中心的瓦舍之创设,为演艺提供了固定的场所。从此,民间城乡各路艺人汇聚于此,使得官方与民间、城乡长期分流的表演艺术终于迎来了交流汇合的契机。

——摘编自郭学信《宋代市民文化兴盛的时代特征及社会效应探论》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市民文化兴盛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市民文化兴盛的影响。
2024-06-1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公安县志》记载:“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孟琪制置荆襄于公安,措置屯田。”当时的荆襄地区驻扎了大批军队,孟珙知江陵府,所屯之田自西向东跨越了整个江汉平原。孟珙屯田意在 (     
A.适应军事斗争的需要B.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C.推动小农经济的稳定D.加速江汉平原的开发
7日内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高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记载,西周在日常管理中通行“符节”制度,就是在通过各种关卡、道路时都需要出示符节交由关卡处的官员验证,没有符节者则不能通过。各诸侯国派遣使者时也需要出示符节交由出使目的国验证。该做法旨在(     
A.捍卫封建地主利益B.确保诸侯国道路安全
C.维护宗法分封局面D.削弱血缘关系的影响
2024-06-0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五月阶段测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梦溪笔谈》记载宋朝皇佑二年,全国出现饥荒。范仲淹在浙西救灾,一方面下令散发米粮赈灾,一方面采取了系列措施,如鼓励百姓举行划船比赛,鼓励寺庙住持招募工人大肆兴建,官府召募工人兴建官家谷仓及吏卒官舍。范仲淹的救灾做法(     
A.体现了治理创新与时代同步B.得益于赋役制度变革
C.解决了宋朝皇佑二年的饥荒D.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6 . 《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D.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2024-05-31更新 | 137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材料一   制举是唐代科举中一种特殊的选才形式。唐代制举效仿汉代察举,多在新君即位、改换年号等重大事件发生之际开设,由皇帝亲自下诏选拔贤良人才,以表达乐善求贤之意。新君通过制举选贤的形式与天下对话,表明自己是一位招贤纳士的仁德之君,意欲广纳贤才、励精图治,令天下人臣服于其统治,从而确保统治权力平稳过渡。从相关文献记载来看,从唐太宗到唐文宗,几乎所有皇帝在即位之时都开设了制举。

——摘编自田子爽《从皇帝即位改元看唐王朝的制举选贤》

材料二   中国科举史上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即宋代所独有的特奏名登科群体。宋代鉴于前朝灭亡的教训,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为巩固统治、拉拢士人,对多次试于礼部而不中者,给予额外的考试资格并赐予进士头衔。据统计,两宋科举共录取合格者11万人左右,其中特奏名进士、诸科登科人数总计大约51193人。特奏名登科后,大部分人虽然都有机会登入仕途,获得一官半职,但是往往入仕起点较低,职权较小,升迁的机会也相对于正奏名进士而言要少很多。特奏名登科群体虽然整体行政素质偏低,但对宋代社会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

——摘编自华桂玲《宋代特奏名登科群体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制举制度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实行特奏名制度的影响。
2024-06-1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韩非子·解老》中记载“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贵虚静而重变法”。这反映了韩非子(     
A.重法令并保持其相对稳定B.强调道德教化与法治并重
C.追求虚静且反对变革法令D.重视治国的稳定和持续性
2024-05-27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三考前冲刺模拟历史试题(河北卷)
9 . 如下表所示是部分史籍中关于汉代“博士”的记载。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载出处
博士“(董)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汉书·儒林传》
博士“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汉书·成帝纪》
博士“学通行修,博学多艺,晓古文、《尔雅》,能属文章者”《汉官六种》
A.汉代治国思想呈现多元化B.建立了完整的儒学教育体系
C.汉代文学艺术呈现大发展D.汉代国家治理能力得到加强
2024-05-2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新高考考前提分演练(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香料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南洋香料尤其是印尼香料的传入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香料文化的发展。宋元是中国与印尼香料贸易发展的鼎盛时期。从仅有的三次详细记载来看,各类香料是印尼三佛齐朝贡宋廷的重要物品。

明太祖规定“片板不许入海”,但是未能杜绝中国与印尼之间的民间贸易,香料走私时有发生。清初延续了明朝的海禁政策,南洋诸国只能通过朝贡贸易与中国开展贸易往来。这个时期,印尼的香料贸易网络已被荷兰殖民者所垄断。自1680年到1720年,每年平均有10艘左右的船舶从福建、广东、宁波等地航行到巴达维亚,用茶叶、瓷器等中国特产换取香料等土产。还有欧洲国家的商船从东南亚到中国贸易,香料是他们向中国出售的主要商品。

从汉唐到明清长达千年的香料贸易中,中国与印尼区域的多个古代王国之间建立了稳定的贸易体系,形成了独特的古代香料文化。古代中国盛行佛教和道教,其宗教仪式中都以焚香为其重要组成。而在日常生活中,“熏香”则成为皇室和贵族一项重要的生活方式。五代李珣《海药本草》中记载了主要由印尼传入的沉香、肉豆蔻、丁香等香料的医药用途。明中期以后,胡椒、苏木、丁香、檀香、豆蔻等香料 作为调味品迅速充溢日常饮食。

——摘编自许利平《古代印尼与中国香料贸易的变迁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印尼香料贸易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古代中国与印尼香料贸易的影响。
2024-06-0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高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