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二战期间,苏联和美国就制订了严厉的战后对德索赔计划。为了改善德国的国际形象和重返西方世界,阿登纳总理决心将战争赔偿上升为一种外交手段,变被动赔偿为主动赔偿,通过赔偿实现“赎罪外交”。1952年,联邦德国和以色列签订《卢森堡条约》,开创了一种“战败国自愿赔偿战争受害者”的全新战争赔偿模式。

两德统一后,德国社民党和绿党不断在联邦议院发起议案,敦促政府对工业界施加影响,赔偿“被遗忘的受害者”——二战期间强制劳工等非犹太受害者。2001—2007年,德国政企共建的“记忆、责任与未来”基金会向166.5万名二战强制劳工及其遗属支付了44亿欧元赔偿。

《雅尔塔协定》规定,德国必须以实物偿付它在战争中给盟国造成的损失,随后确定了战争赔偿的实物种类。自20世纪50年代《联邦赔偿法》发布之后,赔偿转入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货币赔偿”轨道。截至2020年12月31日,德国政府已向二战战争受害者支付赔偿金共计790亿欧元。

——摘编自孙文沛《二战后德国战争赔偿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德国战争赔偿政策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二战后德国战争赔偿政策演变的影响。
2024-05-1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八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论述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条约中的巨额赔款即庚子赔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908年美国率先决定退还部分本国获得的庚子赔款,并指定将其用于中国的教育事业。此举一出,列强纷纷效仿。

1909年美国开始退还中国部分庚子赔款,受到国内外舆论界的广泛关注。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明我不索不义之财于中国也,彼凉血忍心之国,固欲以重偿牵倒,久为我国民所反对,此举与我国光明正大的宗旨符合也。”其他各类美国报刊多是类似的评价,还有人说,“美国自动减收赔款,态度之伟大,非言语所能形容,此种态度,代表一股亲密的友谊,并非出于突然……由爱与真理的滋润生长而成”。

《泰晤士报》报道:“中国驻美公使伍廷芳在亚东协会演说,略谓中国政府对于美国仁惠之举动极感谢,即全国人民亦罔不感动者。”汪康年说:“近来美国以退还赔款,大得感情于我国。……我朝廷感之,我社会感之。我学界、商界中人且舍近年工约之意见而感之,一似美之此举,义声直震天地矣。”曹锟曾致电美国总统,对美国第二次退还庚款表示感谢。

美国在退还庚款的谈判中企图用先虚报损失再按比例消减赔款的方法来控制赔款总额,德国公使讥讽美国这一做法是伪君子的作风。

此时,国内民间部分人士认为:“庚款者,列强对于清季拳祸之过量惩罚也,一域肇事,而全国受罚,清室既亡,而赔款依旧,揆诸正义,岂可谓平。况非赔款主义乃最近国际法上之重要原则。我国于一九一七年参战,为协约国所邀请实大有助于最后之胜利,所谓庚款,在法理上事实上均应根本取消。”全国教育联合会发表宣言希望各国将不公正不合理的庚款退还中国。

——摘编自仪修斌《民初“退还庚款”事件国内舆论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民初“退还庚款”事件引发的舆论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5-1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临考历史预测押题密卷B卷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孙中山所表达的种种理想不无认识上的偏颇,如他发展海洋实业的思想仍受到当时西方海权论的影响,对海洋经济的认识多集中在港口、航运、造船等很狭窄的方面,具体设计也不尽合乎国情,而且他争取中华海权的努力由于旧中国的黑暗与腐朽并没有如他所希望的那样取得圆满的结局,但他对近代中国海权沦丧的深刻认识和对国人提高海权意识的宣传与呼吁以及建立强大的海军、全面发展海洋事业的谆谆教诲都是高瞻远瞩的,体现了他振兴中华的崇高理想和建设近代化国家的热望,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史春林《孙中山海权观评析》

材料二   毛泽东研究海权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其研究往往更多地尝试回应当时各种焦点议题,尤其是领土争端、领海范围问题、台海危机、海洋开发等,其独立解决应景性议题的能力极强。毛泽东海权观中的“同世界人民一起创建一个和平的海洋”主张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包容性。他认为实现上述主张的具体办法就是建设“海上铁路”,所谓“海上铁路”本质上就是找寻中国发展海权同人类共享海洋一致与和谐的规律,而“海上铁路”本质上就是中国联通世界海洋交通网络,开创一个世界各国共享海洋的新格局,这一超前理念不仅是对中国海权最为有力的解读,而且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多元开放、包容平和的理念不谋而合。

——摘编自戴晨城《毛泽东海权观的生成、内容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海权观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海权观的特点。
2024-04-22更新 | 3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县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经历了先秦的世卿世禄制、两汉的察举制、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几个发展阶段,其中以科举制历时最久,也最为重要。科举考试制度所采用的原则是“国家各级官府主持,学子自由报名,公开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张榜公布”,这从一定程度上打破门阀世族对国家政治的控制,是封建时代选才用人制度的有效改革。美国学者杜兰说:“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充满奇特和令人赞赏的选择公仆的好方法,它为近代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科举制度对人类的贡献不亚于中国的四大发明。”

——摘编自何吉美《科举制的存废与清末传统士人的社会流动》

材料二   文官制度,是指在西方国家里,国家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对各级文官分门别类进行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总称。它包括对文官的录用、考核、调动、晋升、奖惩、培训、工资福利、退职退休等一整套管理方法。这一制度既不同于封建社会的恩赐官职制度,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政党分肥制。文官制度通过公开的考试选拔录用政府文职官员。当文官被正式录用后,只要无过错就会长期任职,不与政府内阁共进退。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不仅给各国政府提供了有效的文官选拔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住了官场腐败和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推进了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改革。

——摘编自张福仁《中国科举制度和文官制度的当代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选官主要标准的变化,并评析科举制度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
2024-04-0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随着利益集团的发展,美国国会、文官与利益集团的联合几乎是水到渠成,这就是著名的“铁三角”的出现。“铁三角”不仅代表美国政治势力组合的新变化,而且已处在“美国政府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心脏位置”。在“铁三角”中,文官又处于一个极为有利的地位,以至于有人惊呼“在美国,与其说是政党政治,不如说是官僚政治已经成为现代国家决策的主要活动场所”。

——摘编自石庆环《英美文官制度的模式差异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   考试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中一项比较重要的制度,绵延千年,中间递有改革,积聚了不知多少人的聪明智力,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发展。直到晚清,西方人还知采用此制度来弥缝他们政党选举制之偏陷。而我们却对以往考试制度不再重视,抑且不再留丝毫顾惜之余地,那真是一件怪事。好像中国历史上的考试制度,依然还只是我们独有的黑暗专制政治下面的一种愚民政策。幸而孙中山先生重新还把此制度提出,列为五权之一。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概括材料一中美国政治的问题,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钱穆的观点。
2024高三下·河北·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12月,王光祈在北京发起建立城市“新生活”的小组织,定名为工读互助团。这个倡议得到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的支持。广大青年向往“新生活”,报名参加者数百人,工读互助团是新社会的胎儿,是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理想的第一步。该团坚持的原则:公有制,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1919年底到1920年春夏,南京、天津、武昌、上海、广州等地,先后成立了各种名称的工读互助团。团队成员宣告脱离家庭关系、脱离婚姻关系、脱离学校关系,在团体内“绝对实行共产”。到1921年初,各地工读互助团相继失败。工读互助团运动的失败,促使不少“五四”进步青年从空想社会主义的迷惘中走出来,努力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和从事实际的工人运动,也使原来朦胧地向往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比较快地成为我国早期的共产主义战士;而原来倾向于马列主义的人,则更加坚定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信仰。

——据马小泉等《强权与民声:民初十年社会透视》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20年代工读互助团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工读互助团运动。
2024-05-2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七)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论述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汉而下,儒者之论大道,察焉而弗精,语焉而弗详,异端邪说起而乘之,几至大坏。……迄宋南渡,新安朱熹得程氏正传,其学加亲切焉。大抵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六艺之文,与夫孔、孟之遗言,颠错于秦火,支离于汉儒,幽沉于魏、晋六朝者,至是皆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此宋儒之学所以度越诸子,而上接孟氏者欤。

——《宋史·道学传》

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对材料中关于儒学一度衰落的观点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4-05-22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五)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联的瓦解、东欧国家的剧变、南欧的政治发展,表明“普遍史”存在。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使所有的社会渐渐趋向一致。人类社会渐渐趋向“均质化”,所有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国家均越来越相似,如建立中央政府、追求国家统一、推动都市化、建立合理的经济制度、推广公民教育、形成大众消费文化等。西方式民主的意识形态已经成为压倒一切的意识形态,西方式民主体制可能形成“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这就是“历史的终结”,因为不再会有更新的形态出现。

——摘编自[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日内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粮食储备制度最早出现在2000多年前。古代时期的粮食储备分为官办储备和民办储备两种奖型,政府对粮食储备实行专管,由中央财政直接控制。具体来讲,历代政府对不同类型的仓储采取不同的管理形式,实行分仓储备、分仓管理、分仓核算方法。封建政府还制定了比较严密的管理条规和制度,如西汉的粮食会计簿册和秦代的仓律等。另外,还建立了仓储保管者贵任制度,设立了审计机制和账实核查机制,并且不断加大监管力度,使所有环节都能按制度进行。

——摘编自姚荣《中国古代粮食储备制度及启示》

材料二   193310月,南京国民党政府在南昌举行粮食会议,制定兴办仓储计划,对原有仓储管理规则进行了修改与补充。在仓储种类上,将仓储分为国立储备仓、省立储备仓、县仓、区仓。国立储备仓由中央设立,省立储备仓由省设立,省以下各仓,乡仓、镇仓必须普遍设立,县仓、市仓根据地方情形分别设立。至此,已基本确立了现代粮食三级储备的雏形。19355月,实业部制定《农仓业法》及其施行细则,鼓励金融机关经营农业仓库,规定农民银行必须在各县设立农业仓库。之后,这一新式仓储制度的推广得到了各省及各银行的响应,农民银行、中国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新华银行、金城银行等均在各地分别设立了农业仓库。

——摘编自任新平《近代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粮食储备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国民党政府粮食储备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并进行简要评析。
2024·河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方水城

材料   (开封)有惠民、金水、五丈、汴水等四渠,派引脉分,咸会天邑,舳舻相接,赡给公私。所以无匮乏,唯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国家漕运,以河渠为主。……今仰食于官廪者,不惟三军,至于京师士庶以亿万计,太半待饱于军稍之余,故国家于漕事至急至重。……靖康而后,汴河上流为盗所决者数处,决口有至百步者,塞久不合,干涸月余,纲运不通,南京(今河南商丘)及京师皆乏粮。责都水使者措置,凡二十余日而水复旧,纲运沓来,两京粮始足。

——《宋史》

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评析宋代以开封为中心的水道交通。
2024-05-2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