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初,资产阶级只是一个势单力薄的阶级,它不得不与王权相结合,结成同盟来斗争,支持国王逐渐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王朝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日渐羽翼丰满,这个王朝国家再也不能体现、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和要求。于是,资产阶级便以全民族的名义展开了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权和幸福,要用这些新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观念来构建新的国家——民族国家。所以,在英法这些资产阶级力量较为强大的国家,较为彻底地摧毁了旧的王朝国家,构建起了近代民族国家。

——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从巴黎掀起的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经过长时间艰难的逐字逐句的争论之后,1789826日,制宪议会最终通过了这个庄严的宣言。宣言共17条,它庄严宣布: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惟一原因。

1804321日,拿破仑签署法令,《民法典》正式颁布实施。作为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这部法典在破坏欧洲封建制度和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上起过不容低估的示范作用。后来,世界各国资产阶级在制订法典时,往往以它为范本。拿破仑所创建的资产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在以后的法国和欧洲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里,一直被沿用下来。这次革命为资产阶级所做的事情是这样之多,以至整个十九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

——据吕一民《法国通史》等整理

材料三   19581969年戴高乐执政期间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1959年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收回对法国舰队的指挥权,禁止美国使用法国基地。1960年法国爆炸第1颗原子弹。戴高乐拒绝签订美苏禁止核扩散条约(1963),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恢复邦交,提出“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否决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英国加入西欧共同市场。1964年,法国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军队全部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迫使该组织总部撤离法国迁往布鲁塞尔。

——张芝联《从高卢到戴高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资产阶级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努力,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民族国家”的显著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个庄严的宣言”的名称,结合拿破仑的相关举措,对材料中下划线部分予以阐释。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评析戴高乐执政期间的外交活动。
2024-04-10更新 | 299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四)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历史思维,以大历史观视野,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作出的原创性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创造性运用,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对新中国外交实践的创造性升华,具有深厚历史底蕴,构成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和历史担当。只有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才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才能推动历史车轮向着文明进步的方向前进。

——焦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

根据材料,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说明:可以任选一角度,也可以从材料的整体出发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5-1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年以后出现的(欧洲)营建殖民帝国的巨大浪潮被称为“新帝国主义”,因为就其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19 世纪后期的扩张和古代罗马帝国的扩张完全不同。……新帝国主义的起源并不完全是经济性的:一个因素是,希望得到像在马耳他和新加坡那样的海军战略基地以加强国家安全,另一因素是,需要获得另外的人力来源,就如法国人在北非所做的那样。再一个因素是传教士的影响,他们在 19 世纪中特别活跃。这些传教士一直试图使土著皈依,他们有时受到土著的虐待,甚至被杀。最后,社会达尔文主义及其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的学说的流行, 自然会导致种族优势的观念和白人有“责任”统治世界上诸“劣等的”有色民族的观念。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反战和平运动兴起于19世纪,在美国、英国、法国相继成立了反战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进一步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高潮。参加反战和平运动的有共产党人在内的政界人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如“国际妇女争取和平与自由联盟”的成员,遍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1927年,反帝大同盟成立,致力于领导反对帝国主义统治的斗争,支持民族自决和人民独立,爱因斯坦、宋庆龄等被选为名誉主席团成员。1933 年,该组织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联合组成国际反战反法西斯联盟,1936年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呼吁反对日、意、德法西斯的侵略,支援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人民的抗战。

——摘编自熊伟民《和平之声——20世纪反战反核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后期以来推动“新帝国主义”扩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反战和平运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析这一运动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民族解放的作用。
2024-05-1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高三下第三次学业质量抽调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开滦煤矿是中国近代煤矿业中的巨擘,前身为1878年清政府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官督商办企业“开平矿务局”,为当时所办新式煤矿中成功之代表,但不幸于1900年庚子国变时落入英商之手成为英资煤矿。滦州煤矿为1907年招集民族资本创办,原为试图收回开平而设,但终于在与开平的竞争中失利,为开平所并。1912年二矿实行名义上的联合,称“开滦矿务总局”,实际为英商掌控;1934年进一步合并,正式成为合资煤矿。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被日本夺去。1945年日本投降后,由南京国民政府接收,交还英商经营。

——摘编自云妍《近代开滦煤矿产出的“Solow余值”分析》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评析开滦煤矿的产量趋势。(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大一统帝国的建立,使华夷秩序由一种国内体系发展到国际体系。东汉的光武帝刘秀颁赐给日本国王的“汉倭奴国王”金印。到了隋唐时代,华夷秩序发展到一个高峰,日本、朝鲜等地区都纳入了封贡体系。随着使团的封贡贸易和频繁的人员、物资、文化的交往,对“中华文化圈”的形成有着很大作用。明代郑和下西洋使很多东南亚地区小国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被纳入了华夷秩序。华夷秩序满足了皇帝的虚荣心,满足了他们君临万国的愿望。在华夷体系下,中国和诸小国是宗主国和附属国的关系,诸小国的政权还需要皇帝的分封以确定其的合法性。这个体系是一种调和的均势体系,它的表面上的不平等下面,隐藏着的是平等而和谐的关系,维持着中国和它周边其余东亚小国之间的微妙的平衡,维持着东亚地区总体和平长达千年之久。

——摘编自曾磊《关于中国古代的国际关系体系——华夷体系的一点思考》

材料二   到德川幕府末期,日本思想界开始反对尊崇中国的“汉意”思想,而主张所谓日本固有学问,试图将“华夷”倒置过来,意思是中华没落了,日本才是东方文化的正宗。这与17世纪中国的明清更替有关,德川幕府的学者林春齐曾经把明清交替时期的资料编纂成集,从以上观点出发把该资料集命名为《华夷变态》。这种独立意识的操作技巧是“把现实的中国”和“理念的、价值的中国中华”区别对待,而认为“现实的中国”已经是道统失落,从中华转化为蛮夷了。获生狙徕认为:如果夷进而为夏,就当视之为华;如果夏退而为夷,就该视其为夷,关键看是否遵循了先王礼数。山鹿素行以为中国在政治德行方面,不如日本,该倒过来尊崇日本的国体才对。本居宣长声称:“世界万国中最优秀的国家,只有我天皇统治的日本国。”

——摘编自章益国《日本亚洲观的近代转换——从“华夷变态”到亚洲侵略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华夷体系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学者提出“华夷变态”说的理由,并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024-05-0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渝西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末,美洲大陆逐渐被欧洲认知。在欧洲人看来,这个被命名为美洲的大陆,能看见的所有事物——土著的生活、动物的种类等,一切都和欧洲、非洲、亚洲不一样。那里有多样的物种、丰富的黄金矿藏。在进入美洲大陆的欧洲人眼中,土著缺乏宗教信仰,生活十分原始,没有科学,没有文字,除了一些绘画中保留着晦涩不清的记忆以外,他们没有自身的历史记载。当时欧洲人编撰的有关美洲的文本,尽管编著者职业不同,国籍不同,但他们都将战争的起因归结到美洲土著身上。白人总是表现得彬彬有礼、友好:而土著人则十分奸险,不断制造出抢劫和谋杀。随着土著与白人战争的进行,土著们又变得像妇女般懦弱不堪,成百上千的土著总是敌不过几个白人。新世界的某些现实也刺激着欧洲人,他们发现古典史学家对人类文明的描述,不能够说明欧洲人在美洲所发现的文化,甚至有人怀疑基督教是否为唯一正确的宗教?

——摘编自何文华《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建构的“美洲形象”》

(1)根据材料,概括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人建构的“美洲形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人对“美洲形象”的建构。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叶开始的对外部世界的开放,使中国第一次有了沿海与腹地的概念。从此,沿海地带尤其是长江沿岸城市从古老的传统经济中剥离出来,开始了自己孤立的现代化发展,并且形成了与腹地相对立的沿海地区特色。这些沿海城市在传统的汪洋大海中犹如一个兀立的孤岛,人们期望这些孤岛上的现代性因素能够向传统的腹地扩张传播,产生“扩散效应”,用现代化的“中心”带动传统的“边缘”,以期使现代化成为一种全国性的整体进程。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地区与传统地区不仅没有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反而呈现出彼此封闭和排斥的格局。于是,一种两极化的现象出现了,当现代地区和部门变得越来越现代的同时,传统地区和部门却变得越来越“传统”和落后。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1800~1949(第一卷)》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4-04-15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学校体育思想十分活跃,武术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张之江建立中央国术馆,随后全国各地出现了国术馆,国术馆对当时武术的传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使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对体育运动赛事的关注。抗日战争时期,体育对于提供兵源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体育锻炼也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这可以使人们在战争中更好地生存下去。由于当时的社会形势,金陵大学、燕京大学等一些国内知名学校开始迁到云南以及四川,这些学校不仅在校内自行组织体育活动,也会在学校之间、区域之间举行体育比赛,这些体育比赛活动使得体育在社会之间的传播更为广泛。

——摘编自陈茂春、刘中强《晚清民国时期学校体育思想演变探究》

材料二   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将“爱劳动”列为国民五项公德之一。……1954年,因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仍普遍存在,部分小学和初中毕业生不愿毕业后成为劳动者,对无法如愿升学产生不满。在此背景下,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提出要加强劳动教育,提高生产技术水平。……1958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要克服教育工作中的右倾思想和教条主义,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改编自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著名的“乒乓外交”打破了冷战时期的外交僵局,书写了“小球转动大球”的历史佳话。70年来,我国与18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体育友好关系,与100余个国家签署了双边体育合作协议,与国际奥委会、亚奥理事会及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话语权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对外工作不断深化,体育成为“元首外交”的新亮点。国家主席习近平亲力亲为,通过体育助推民相亲,向世界展现出中国的开放自信、友善包容,用体育谱写中国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摘编自苟仲文《新中国体育7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体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劳动教育的背景和影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新中国的体育外交活动。
2024-01-25更新 | 31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   自1884年阿诺德·汤因比《工业革命演讲集》出版到20世纪70年代之前,学者对工业革命史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乐观派和悲观派两个学派。

悲观派的童年时代就生活在工业革命的大潮中,代表人物碧翠丝·韦伯认为, “工业革命时期给人以巨大的、残酷的和倒退的体验,人们为此而生活窘迫,流离失所,身心憔悴,幸福不再。工业革命……被证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工业革命史学者,感受着战后西方经济的腾飞与福利,得出了“工业革命是现代经济腾飞的起点”这样乐观的结论,认为“工业革命是一场起飞,它直接关系到生产方式变化”。

20世纪70年代,以“缓慢渐进说”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史学者对上述两种工业革命的看法持批判态度。代表人物简·德·弗里斯认为,渐进变革的工业革命时代依赖于之前时代的长期准备,应该将1500—1800年作为一个长时段进行分析。工业革命实际上是1500—1800年经济缓慢增长的一部分,这种缓慢增长主要来自劳动时间与劳动量的增加,和所谓“大工业时代”、技术创新、社会变革没什么关系。

——摘自刘翔鹏《试论英国工业革命史研究的新范式》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任一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学者评价
范文澜宋朝内政最腐朽,外患最强烈,成为历史上怯弱可耻的一个朝代。
陈寅恪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日本内藤湖南唐代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的开始。
美国孙隆基在我们探讨宋朝是否是世界“近代化”的早春,仍得用西方“近代化”的标准,例如:市场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发达、都市化、政治的文官化、科技的新突破、思想与文化的世俗化、民族国家的成形以及国际化等等。这一组因素,宋代的中国似乎全部齐备,并且比西方提早500年。
法国埃狄纳·巴拉兹“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因此,研究宋史,将有助于解决中国近代开端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请从上表中任选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正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