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至国朝则尽收历朝之弊政,如六卿分职之疏,督抚专省之大,司道府层累冗隔之侈,乡官裁撤之害,资格年劳抽签之滞,捐纳杂途之众,科举空疏之甚,兼有而病更加甚焉。……夫立国之道,兵食为先,而财政兵政皆散在各省,如何筹饷,如何练兵,如何开制造局,如何开军械局,如何开银行,如何铸钱币,一皆听各省督抚之各自为谋,为者听之,不为者亦听之,……夫方今欧、美各国,无论强弱大小治乱,而无不中央集权,举兵财二者统之于政府矣。而吾国分张散漫失纪如此,其何立于竞争之世哉!……为民制者,莫如公民自治;为国与民交关制者,莫如析疆增吏为国制者,莫若多设分职,中央集权。……中国今日亟宜行立宪法,亟宜开议院,此议官制有一无二之要政也。

——康有为《官制议》(1903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提倡的国家治理模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提出上述主张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外界之势力之影响于学术,岂不大哉!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于道德、政治、文学上,灿然放万丈之光焰,此为中国思想之能动时代。自汉以后,天下太平,武帝复以孔子之说统一之。其时新遭秦火,儒家唯以抱残守缺为事,其为诸子之学者,亦但守其师说,无创作之思想,学界稍稍停滞矣。佛教之东,适值吾国思想凋敝之后,当此之时,学者见之,如饥者之得食,渴者之得饮,担簦访道者,接武于葱岭之道,翻经译论者,云集于南北之都,自六朝至于唐室,而佛陀之教极千古之盛矣。此为吾国思想受动之时代。然当是时,吾国固有之思想与印度之思想互相并行而不相化合,至宋儒出而一调和之,此又由受动之时代出而稍带能动之性质者也。自宋以后以至本朝,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至今日而第二之佛教又见告矣,西洋之思想是也。

——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1905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明王国维所谓“能动时代”与“受动时代”的含义及表现。
(2)请证明自宋至晚清中国“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的观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表史料反映了明代中后期社会情况。


材料二   针对一条鞭法,襄阳李公曰:“以各项银差并力差工食合为一处,计银若干数,然后照丁高下,粮多寡,以此银派征之。征毕,则分此以为银差起解,及为官觅力差人之工食也。百姓完此外,无一事矣。法仍宜民哉……”而黄宗羲则说:“有明两税丁口而外,有力差,有银差……一条鞭法……是银力两差并入于两税也。未几,而里甲之值年者,仍复纷然,其后又安之。谓:‘条鞭,两税也,杂役,值年之差也。’岂知其为后出之差乎?使银差力差之名不去,何至是杂役耶!故条鞭之利于一时者少,而害于后世者大矣。”

——摘编自梁方仲《明代一条鞭法的论战》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中后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襄阳李公、黄宗羲对明代中后期税制改革的看法。
2023-11-2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衡八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的“中国”   

先秦“唯王初迁,宅于成周(洛阳)……宅兹中国,自之乂(yi:治理)民”。

——西周《何尊》

中国者……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能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

——《史记》

魏晋南北朝时朝廷遣使诣(慕容)儁,儁谓使者曰:“汝还白汝天子,我承人之乏,为中国所推,已为帝矣。”

——《晋书》

唐朝所以为中国者,以礼仪也。所谓夷狄者,无礼仪也。岂系于地哉?

——《东晋元魏正闰论》

元朝诸下海使、臣及舶商,辄以中国生口、宝货、戎器、马匹遗诸外番者,从廉访司察之

——《元史》

清朝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

——雍正

——摘编自葛兆光《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等

古代“中国”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古代“中国”的内涵,并予以阐释。(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2023-04-21更新 | 529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6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己酉,上面定勤臣长孙无忌等爵邑,命陈叔达于殿下唱名示之,且曰:“朕叙卿等勋赏或未当,宜各自言。”于是诸将争功,纷纭不已。淮安王神通曰:“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功居臣上,臣窃不服。”上曰:“义旗初起,叔父虽首唱举兵,盖亦自营脱祸。及窦建德吞噬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再合余烬,叔父望风奔北。玄龄等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固宜居叔父之先。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诸将乃相谓曰:“陛下至公,虽淮安王尚无所私,吾侪何敢不安其分。”遂皆悦服。房玄龄尝言:“秦府旧人未迁官者,皆嗟怨曰:‘吾属奉事左右,几何年矣!今除官,返出前宫、齐府人之后。’”上曰:“王者至公无私,故能服天下之心。朕与卿辈日所衣食,皆取诸民者也。故设官分职,以为民也,当择贤才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哉!必也新而贤,旧而不肖,安可舍新而取旧乎!今不论其贤不肖而直言嗟怨,岂为政之体乎!”

——摘编自《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的用人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太宗的用人观。
2023-12-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III)历史试题
6 . 宋末元初某学者指出:“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泛指鲜卑后裔)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推动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       
A.朝廷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B.少数民族后裔采用汉姓
C.宋代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D.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2023-11-1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一般通史的写法偏重于政治史,但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因为文明所包括的范围很广,文明的各种要素的发展不平衡,在综合考察的同时还必须有重点,重点就是不同时期不同的标志性文明成果。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史料二   董仲舒从天出发来论“仁”,认为天是万物的本原,天生人并养育人,而上天要治理宇宙万物,就不能只靠刑罚,而是主要靠仁德,因此宇宙万物才如此有秩序,所以天是具有仁义精神的。他在强调“仁者爱人”的基础上,提出仁爱的对象不能是“我”、自己,而必须是他人,并由此推衍出“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

——摘编自孟维《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仁”的继承与发展》

史料三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摘编自李贽《藏书》

【探究】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该时期的标志性文明成果。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仁”的发展的表现及其目的。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李贽等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并简要说明。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洋务运动后期,中国朝野和西方很多人认为中国正在崛起,坚信以中国丰富的物产,如积极变革,“成为世界最大强国,雄视东西洋,风靡四邻,当非至难之事也”。

——新浪网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洋务派为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强国”做出了哪些努力?

材料二     谓中国海军之可虑,则实不足以知中国也。盖中国之积习,往往有可行之法,而绝无行法之人;有绝妙之言,而绝无践言之事。先是以法人之变,水军一旦灰烬,故自视怀惭,以为中国特海战未如人耳……于是张皇其词,奏设海军衙门,脱胎西法,订立海军官名及一切章程,条分缕析,无微不至,无善不备。如是,而中国海军之事亦即毕矣。彼止贪虚有其名,岂必实证其效哉?又何曾有欲与我日本争衡于东海之志哉?

——19世纪末日本驻华人士副岛种臣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论副岛种臣关于清朝海军的看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康熙朝“历算第一名家”梅文鼎曾写道:“伏读御制《三角形论》,谓古人历法流传西土,彼土之人习而加超喜。大语煌煌,可息诸家聚讼。……至哉圣人之言,可以为治历之金科玉律矣。”这上要反映
A.西方学术源自中国B.民族自我中心主义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专制皇权钳制思想
2022-04-28更新 | 891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河北衡水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仲尼曰:‘晋其亡乎!失其度矣……’”据此可知(     
A.晋国刑书是中国最早成文法B.晋国已礼崩乐坏社会秩序不稳
C.刊布刑书成为历史发展趋势D.法家和儒家国家治理主张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