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宋代的识字率相对较高。真定府的一处摩崖石刻显示,山区牧羊人也有能读会写者;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建州“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邵武军的许多村落“皆聚徒教授”。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书院制度日趋完备B.雕版印刷相当普及
C.崇文兴教渐成风尚D.文化重心已经南移
2023-07-10更新 | 4598次组卷 | 34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军事理论的形成B.生产方式的变革
C.政治制度的演进D.地形地势的利用
2023-07-10更新 | 5153次组卷 | 50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3 . 进入20世纪下半叶,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全球化。但是,我们必须同时看到,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在各种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这使得各民族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特殊性与独立性也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如果说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源于自身质的规定性的话,那么民族或地区文化也有自己内在的运行逻辑。这一材料旨在说明(     
A.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一种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
B.各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应按照固有轨迹各自演进
C.世界各民族需要积极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D.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应有之意
2023-07-10更新 | 2638次组卷 | 17卷引用: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埃及南部出土的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统治时期的很多文献,是用阿拉米语、埃及祭司体、希腊语以及阿拉伯语等7种文字书写的,除阿拉米语是帝国通用语外,其他6种都是当地族群用语。由此可知,波斯帝国(     
A.文明交流的形式多样B.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明显
C.文化发展的多元并存D.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削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公元723年,日本太政官奏:“百姓渐多,田地窄狭。望请劝课天下,开辟田畴。其有新造沟池营开垦者,不限多少,给传三世。若逐旧沟池,给其一身。”天皇准奏。这(     
A.反映了灌溉技术进步B.动摇了土地公有原则
C.体现了天皇地位提高D.推动了庄园制度发展
2023-06-21更新 | 4454次组卷 | 26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
2023-06-11更新 | 9789次组卷 | 71卷引用: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2023-06-11更新 | 7878次组卷 | 39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1960~1970年,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从197.8亿美元增加到397.5亿美元,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口额也从218亿美元增加到413.6亿美元。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从21.4%下降至17.6%。据此可知,该时期(     
A.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B.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C.南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削弱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下降
2023-06-09更新 | 6988次组卷 | 41卷引用: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1920年5月,陈独秀发表演说:“中国古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在我们要将这句话倒转过来说,‘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9月,他发文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这反映出(     
A.工人待遇得到极大改善B.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
C.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2023-06-09更新 | 7716次组卷 | 37卷引用: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这种风尚(     
A.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B.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
C.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2023-06-09更新 | 8781次组卷 | 46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