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摘编自[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九《宰辅年表一》

材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化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对明代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央官制的发展趋势。
2023-08-14更新 | 182次组卷 | 20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城市经济的类型多样,有工商型、商业型、手工型等。商业化的娱乐活动对他们来说如同家常便饭,极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享受。为了适应海外贸易,宋朝的港口城市也逐渐增加。宋代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加入商人行列,经商甚至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以服饰论尊卑的制度也逐渐动摇,到南宋时贵贱着装相差无几的现象时有。宋代大城市周围的市镇比小城市密集的多,农村劳动力也大量迁入,人口多到朝廷需颁布政令来控制。但坊市界限的打破也造成了秩序的混乱,官商勾结,滋扰百姓的现象层出不穷。此外,农村人口的迁入也使流民、难民散布城市当中,烧杀抢掠事件发生更为频繁。

——摘编自司马少府《宋代城市是怎么样的?浅谈宋代城市发展》

材料二   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及手工业、农业的分离和日益专门化,大约在11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兴起了。在中世纪时代,西欧城市是封建领主政治的对立物。大批手工业者、农奴为逃避封建主的奴役进入城市。城市不仅成为逃亡者的避难所,也危害了封建主的利益,而且城市从产生之日起,市民就为自身利益、摆脱封建领主的盘剥而与其斗争、争取自治,甚至因此发动起义。中古西欧城市培养了新的阶级一市民阶级,也是日后推翻封建社会的主力。

——摘编自杨超《论中古西欧城市产生的原因兼评西方学者的学术观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城市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时期西欧城市的特征及兴起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他在《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年》中,认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古代史的结束,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时期,即中世纪,它的历史绵亘千年,至14世纪初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浪漫主义学者以及19.世纪以来的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中世纪并不黑暗,它对人类文明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中世纪”历史的评价进行论证探讨。(说明:在材料中任选一个观点进行论述,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4-03-24更新 | 231次组卷 | 25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山东的党组织加强了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工作。1940年2月,山东分局决定设立政府工作部,以统一领导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工作;规定各区行政机构依次为主任公署,专员公署,县政府,区、村公所;要求各级政权应尽一切可能发动群众民主选举产生。在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后,同年6月8日,山东分局作出了《关于政权问题的新决定》,要求各级党委充分认识政权工作的重要性,经常关心政权工作,选派优秀干部做政权工作;在各级政府中建立党团组织,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党委不能直接干涉、包办、代替政府工作;各级政府、参议会要实行“三三制”原则。

—摘编自丁龙嘉《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

材料二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为争取实现民主而进行的艰辛探索和奋斗,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功实践,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珍惜自己的实践成果,同时借鉴其他国家政治文明的有益经验和成果,但绝不能照搬别国政治制度模式。

—摘编自黄勇《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山东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特点及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024-01-11更新 | 61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5年,康有为等仿效“泰西专业性的学会甚多,会中也有书藏”的做法,成立了强学书藏。“尽购已翻西书,收度会中,以便借读”“择购西文各书,分门别类,以资翻译”“广翻地球各报,散布行省,以新耳目”“精搜中外地图,悬张会堂,以备流(浏)览”。

1918-1922年,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他认为“现在图书馆是研究室,管理员不仅只是保存书籍,还要使各种书籍发生很大的效用”。他强调图书馆要面向社会、面向人民.实行开架阅览。他还在北大图书馆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改变原有编目体制,建立书名、著者、分类三种卡片目录,注意改善馆员服务态度,延长开馆时间,健全规章制度,补充国外书刊。他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为我国图书馆事业从业者作出了表率。

——摘编自王卫国《留学生与中国近代的图书馆事业》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民初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民初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条件及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以为核心,主张为政以德。《论语》记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孔子认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又主张统治者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孟子将孔子的仁爱理论发展为仁政的政治统治理念,主张将礼乐教化渗透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认为统治者要在纷争的战乱中取得胜利,不能单纯地凭借武力征讨,最关键的是实现民心的归向和支持。统治者要想获得民心,则必使百姓有恒产。孟子提出了大农业的概念,将林、牧、副、渔都纳入民生的范畴进行综合发展。

材料二   管子将人民对粮食的依赖性上升到国家的层面,统治者要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统治的巩固,那么就必须保证人民无口腹之忧。管子对农业生产条件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将土壤及其产物分为九十种,建议当地生产者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商鞅大力实施其农战思想。在他看来,国家之强弱的关键在于粮食的多寡。商鞅将农业和战争紧密结合,以农养战,以战促农,把全国大部分劳动力都束缚在土地上,使其成为耕作者,从事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农民平时生产,战时则从戎打仗。为配合农战的顺利推行,他还提出限制人口流动,限制士大夫所养食客数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向德富、赵川《先秦儒法两家重农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和法家重农思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家重农思想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战争是不同文化的碰撞,是文化的暴力交流。每一次惨烈的战争,虽然可能造成局部文化的衰退,却常常成为促进人类整体文化进步的契机,体现了自然法规的优胜劣汰。

一一摘编自《战争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用》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02更新 | 108次组卷 | 8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中国

世界总人口

1650

18.3

18.3

2.4

22.9

5.45亿

1750

19.2

13.1

1.6

30.9

7.28亿

1850

22.7

8.1

5.1

35.1

11.71亿

1900

24.9

7.4

9.0

24.9

16.08亿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是如何“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
2024-01-02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中学、天水市第九中学、清水县第六中学、麦积区新梦想高考复读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各洲。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除农作物外,欧洲移民还把牛、驴、马、猪、羊、鸡等畜禽传入了美洲,或用作役畜,或用于食用。

材料二   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粮食,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农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歌收时的救荒粮,玉米亦是如此。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变为农田。……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说明16世纪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甘薯在明代传入中国并得以广泛种植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影响。
2023-12-31更新 | 127次组卷 | 41卷引用: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太平天国以前,清廷捐官总人数不过3.5万;19世纪的最后30年,捐官人数达到了53.4万。按王先明《近代绅士:一个封建阶层的历史命运》的统计,自1860至1905年间,“通过科举制完成社会垂直流动的绅士仅占3%—4%左右”。1905年晚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度。废除科举的同时,清廷出台了一项《举贡生员出路章程》,该章程旨在为各省数万举贡和数十万生员筹划善后。

这一善后政策被付诸实施后,导致自科举停废至清廷灭亡的6年时间里,举贡生员的入仕就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机会与高概率。因为优先录用的待遇过于优厚,还曾引起舆论的不满,在《申报》上刊文抨击。

材料二   废除科举之后,作为清廷统治基础之一的士绅群体并未消失,他们中的有力量者集中转移到了各省咨议局当中。咨议局对应的是议会,是民权。惟有民权在制度上得到扩张,咨议局议员们的新时代身份才会具备价值。所以,自1908年开始,在各省咨议局的策划下,这些已完成身份转型的士绅,连续发起了四次全国性的请开国会运动。然而,清廷却不愿将民权落实到咨议局,朝廷谕旨对咨议局的定性很明确,是“仅为一省言论之汇归”——咨议局既没有决策权、也没有监督权,只有发牢骚之权。矛盾便由此而生:只有在民权体制下,这些由举人、贡生和秀才转型为议员的士绅们,才能为自己的新身份找到对应的权利,以维系对应的社会地位。但清廷却坚持要以《预备立宪章程》和《钦定宪法大纲》来巩固并扩张君权,坚持停留在皇权时代。清廷的制度转型与士绅的身份转型背道而驰,士绅们在辛亥年抛弃清廷,可谓顺理成章之事。

——摘编自陈丽君、杨宇《近代乡绅基层整合功能的转换及其制度逻辑—基于绅权制衡机制演变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科举制如此命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废除科举制,是士绅阶层由清廷统治基础成为清廷革命者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分析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