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50 道试题
1 . 历史学家评价某运河:它是埃及的重要经济命脉,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各国船只过往所缴纳的通行费成为埃及外汇收入的四大支柱之一。该运河(     
A.成为西欧和南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B.避开了直布罗陀海峡、连接了地中海和大西洋
C.推动了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化的商业贸易中心
D.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2023-07-27更新 | 13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评价欧洲某项制度的实施,“在此之前,王权式微,大领主掌握着自己领地的权力,封建割据严重,国王无力控制政治局势。在此之后,国王权力大大加强,专制主义成分强化。”据此判断,此项制度是(     
A.雅典的城邦民主制B.罗马的贵族寡头制
C.英国的君主立宪制D.法国的三级会议制
2023-07-27更新 | 495次组卷 | 19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时空不同,文字各异。下列项中,地域、文字及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①—玛雅文字—是古代埃及早期文化的代表
B.②—楔形文字—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C.③—象形文字—至今仍然无法被释读的文字
D.④—印章文字—古代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文字
2023-07-27更新 | 14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Μésopotamiã)是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意为“两河之间的土地”,后人称之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曾经统治过该地区的政权,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
B.波斯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C.古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
D.古巴比伦王国—阿拉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波斯帝国
5 . 如图《1978—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变化示意图》出自《人民日报》(2013年11月29日)。图中的巨大变化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不懈的奋斗和艰辛探索。这一时期党的奋斗和探索包括(     
   
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的提出
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订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
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目标的提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统计了1929—1933年我国白银流动情况,此表可用于研究(     
1929—1933年我国白银流动情况表(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入超(以-号表示)出超(以+号表示)
1929年+58.8
1930年+33.2
1931年+55.0
1932年—141.1
1933年—77.8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商业和金融月报》(1929—1935年)
A.国民政府时期法币改革的背景B.解放战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
C.抗战期间日本经济侵略的表现D.民国时期官僚资本发展的影响
7 . 维新变法前,康有为从《公羊》“三世”学说出发,宣扬“据乱世”就是君主专制时代,“升平世”是君主立宪时代,“太平世”是民主共和时代,人类社会必然沿着“据乱、升平、太平”三世的顺序向前发展。其主要目的是(     
A.游说光绪帝进行变法B.批判旧思想、旧礼教
C.宣传维新变法合理性D.反驳守旧势力的攻击
8 . 清代以来,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包谷(玉米)“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以致“生齿日繁”。上述现象说明外来物种的传入(     
A.改变了国人的饮食习惯B.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C.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D.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增长
9 . 宋太祖把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设立参知政事,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设立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地位与宰相相等;把财政大权从宰相掌管中分离出来,由三司担任,其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宋太祖的举措(     
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建立B.推动了中央决策体系日臻完备
C.有利于加强皇帝对朝政的掌控D.提高了文官和士人的政治地位
2023-07-27更新 | 266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评价九品中正制时说:“中正评定人才,越来越依据士人的家世……朝廷任命中正官时,往往要征求本地出身的高官们的意见,连中正本身的公正性也逐渐丧失,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这反映了九品中正制(     
A.是选官制度的重大倒退B.成为了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C.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家世是评定人才的唯一标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