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92 道试题
1 . 下图是杨之光在1954年创作的中国画《一辈子第一回》,该画描绘了一位老妇人有生之年第一回拿到选民证时的激动心情。该作品旨在说明当时(     

   

A.人民主权得以真正实现B.广大妇女获得根本解放
C.首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D.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建立
2 . 1920年9月至1922年年初,我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展开了激烈论战。如表所示为他们对推翻资本主义后的社会设想的主要观点对比。由此可知,这场论战(     
争论焦点无政府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
政治制度反对一切强权和一切国家社会主义阶段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个人权利取消一切束缚,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社会的个人“绝对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自由是相对的
经济建设主张绝对平均主义,实行“各取所需”的分配原则只有依靠集中统一的领导,才能使各地方各职业的生产保持均衡,在社会主义阶段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A.带有强烈的爱国和救亡色彩B.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
C.有利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D.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内部分歧
3 . 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当时(     
A.儒学地位受到挑战B.佛教本土化
C.三教合一局面形成D.中外交流频繁
2023-10-02更新 | 260次组卷 | 40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记载,宋代乡村居民的职业流向包括参与经商活动、应募参军、出家为僧道等内容,部分乡民在农闲时节兼职商贩、雇工,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这说明当时(     
A.基层治理较为松散B.租佃关系发展普遍
C.传统社会结构解体D.社会的流动性加强
5 . 由于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以及生产力发展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西亚、北非、南亚、东亚(中国)、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的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呈现出(       
A.大河流域特征B.多元文明特征C.海洋文明特征D.农业文明特征
6 . 观察下面漫画,其反映的实质是(       
A.逆全球化思潮依然存在B.区域集团化遭到挑战
C.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D.政治多极化不断加强
7 . 下表所示为英国1850年代与1760年代相比,主要产品进出口的倍数(例如:棉纺织品出口增加75.2倍,N代表负增长)。据表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       

棉纺织品

其他纺织品

钢铁

煤炭

农产品

热带原料

英国进口

N

3.9

N

N

23.6

21.2

英国出口

75.2

2.8

16.8

16.2

N

N

北美出口英国

N

N

N

N

20.6

76.8

英国出口北美

31.3

24.8

12.1

23.3

N

N

A.成为世界市场中心B.农业经济出现一定衰退
C.工业有了较大发展D.对外贸易处于顺差状态
2023-08-13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城市化发展

材料一   15-17世纪初,资本主义在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发展起来。新航线的开辟使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北海沿岸的尼德兰、英国等国,在那里逐步兴起很多新兴工商业城市17世纪后,欧洲开始了现代国家的产生过程,君主制的建立对首都城市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很快就达到中世纪从未达到的规模。在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浪潮中,城市发展大大加速。随者资本、工厂、人口向城市的迅速集中,某些地理条件优越的地区人口集中、密度高,特别是在煤田和沿海地区,如英国的兰开夏地区、德国的鲁尔地区等,都成为城市密集地区。

——摘编自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

材料二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是世界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100元,到2018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51元,相当于1949年的393倍。1949年全国仅有城市132个,城市市区人口3949万人,城市市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7.3%,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仅有10个,占7.6%.到了1978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就已经超过美国了,已经是世界最大城市人口国家或社会。此后,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8.3亿人,相当于欧盟城镇人口数(2017年为3.87亿人)的2.1倍。

——摘编自胡鞍钢《中国现代化发展之路(1949-2019)》(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欧洲城市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2023-08-1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以人文思想为主的科学传播者,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神,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又为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的具体体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
10 . 阅读如表(如表),出现下述变化的影响因素是(        
时间
项 目
1951年1980年年平均增长
法国国内生产总值(亿法郎)4504170854.9%
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在资本主义
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
5.2%7.2%0.1%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施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③对企业国有化浪潮的坚守   ④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影响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