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9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当时流行“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争霸”战争的需要,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摘编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   西汉、唐、北宋南北方人口分布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三   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朝统一天山南北,为尽快恢复战后新疆经济,清政府实行各种形式的屯田,鼓励内地民众出关屯垦。新疆建省前后,清政府废除民族隔离政策,鼓励内地民众前往天山南北屯垦、经商。道光二十二年(1842),林则徐途经哈密,记道:“其语与华言大异,然能华言者亦多。”随着大量汉人进入新疆,加上清政府广设义塾、开办学堂,教授少数民族儿童学习汉语文内地语言文化在新疆尤其是南疆得到广泛传播。1856年俄国人瓦里汉诺夫到喀什噶尔考察时发现当地维吾尔族“向中国人学到一些艺术和技艺,借用不少词汇,中国的一些建筑、服装、阔绰奢侈的用语和词汇移入当地人的语言中,尤为众多的词汇借用于书面行文中……

——赵海霞《论清代新疆民族迁徙及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公作”“分地”的含义。概括说明在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中经济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汉唐以来中国人口变迁信息。并分析变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人口流入新疆的意义。
2 . 1940年,中共中央指出:“我党过去一年正确的反摩擦斗争,使顽固派不得不在事实上承认我党之力量与地位。而我党五十万大军积极行动于敌后,则给了日寇以深重的打击,给了全国人民以无穷的希望。”据此可知,当时(     
A.敌后战场的重要性逐渐凸显B.全面抗战路线赢得各阶层支持
C.国民政府已经放弃抗日立场D.百团大战胜利增强中共影响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表所示为1960~1963年浙江省精简城镇人口的状况。这一状况(     

1960~1961年

1962~1963年

总计

企业职工(万人)

33.1

37.4

70.5

城镇人口(万人)

25

约64

约89

吃商品粮人口(万人)

31

102

133

A.迟滞了城镇经济的健康发展B.造成了工业与农业发展失衡
C.响应了农村的“大跃进”高潮D.顺应了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
4 . 据统计,1912年的全国大选中,登记的选民占当时全国人口的10%;民国初期,政党如雨后春笋,出现了大大小小312个政党;社会舆论也空前活跃,报纸刊物上对国事纷纷发表种种议论。这说明辛亥革命(       )
A.推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B.推动了革命政党不断涌现
C.使国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利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5 . 下表是1935年上海公共租界内中国人职业构成(部分)统计数据,据表格信息可知(     
职业所占比重职业所占比重
农业及园艺0.1%运输及交通事业1.21%
工业18.28%政府及市政机关0.72%
商业16.36%艺术界、技艺界、运动员0.33%
专门事业1.31%杂类55.3%
注解:专门事业包括医师、律师、会计师、新闻界等职业;杂类包括传统服务行业,如小商贩、帮佣等职业以及少量游民及帮会成员等。
A.抗战爆发导致了社会秩序动荡B.西方经济危机波及影响到中国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成效甚微D.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结构多样化
6 . 宋代的地契分为“红契”和“白契”,红契是政府或法律认可的产权凭证,土地交易后完税后由政府在契尾加盖政府印章,相当于官府颁发的财产所有权证。白契是民间买卖土地房屋时,由交易双方协商拟订,有中人作保并签名盖章。此做法(     
A.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B.确保了政府赋税收入
C.缓和了尖锐的社会阶级矛盾D.限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议会必须经常举行”,同时议会又制订了“叛乱法令”,规定平时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军队只能维持一年。法令每年需要重申一次,以免被国王破坏。议会还对王室预算的金额和用途都做了限制性的规定。1701年的《嗣位法》规定国王所做的任何决定必须由政府大臣同意签署。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凡议会定罪的人,国王不能任意赦免等。在沃波尔当政时期,英国的经济稳步增长。从1720年到1740年,英国国内经济总水平提高了6.5%。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二 经过激烈的争吵,制宪会议终于通过了这部联邦宪法。宪法规定行政权归美国总统、立法权归国会、司法权归最高法院。总统由选举人团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总统权力很大,有权任命官员,有权缔结条约,同时还是武装部队总司令。这样一个类似英国国王的角色不能不引起与会代表的警惕,所以为了避免行政权过大,宪法加强了国会和法院对总统权力的制约。

——摘编自[美]米尔奇等《美国总统制:起源与发展(1776—200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89年以后英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美国权力制衡的。
8 . 【古代文明与人类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主要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023-08-09更新 | 6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787年美国宪法颁布后,总统在任命法官后便基本失去了对该法官的控制能力,法官对具体案件的处理也没有总统等非司法官员过问。只要没有违法行为,任何法官都不必担心国会会弹劾自己。据此可知,美国(     
A.明确制定分权制衡机制B.司法机构权力大于行政权力
C.司法独立得到法律认可D.立法机构无法影响司法机构
10 . 秦统一后对地方制度作了调整,初设36个郡,后增至40余郡。从西汉建立到西汉末年,郡级政区总数增加到103个,共统辖1587个县级政区,平均每郡管理15个县。这一变化(     
A.减轻了国家财政的负担B.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C.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根源于君主专制的强化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