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07 道试题
1 . 赋税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法定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人的一种手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中叶是中国税制史上赋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两税法的实施,改变了重人头轻田赋的局面,使田赋在整个赋税总额中的比例突出。宋朝建立以后,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两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日益削减。与此同时,商税急剧增长,构成了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农业税的削减是相对商税的剧增而言的,但就农业税本身来说,终两宋300余年,也基本维持一个大致稳定的水平而未下降。

——摘编自顾銮斋《中西中古社会赋税结构演变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到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的时候,各地以州县为单位,依据新近清查的土地数额,将原来额定田赋、力役、贡办等应承担的赋役,除了苏、松、常、嘉、湖地区供应京师食用的白粮以外,一概折合为白银,官收官解…明中叶以后的赋役体制变动趋势在清代继续发展。经过康熙朝60余年的恢复与发展,清朝自1712年起,实行滋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的政策,以全国丁银额数字最高的1711年为准征收丁役(折银征收,即“丁银”),以后增加的人口不再计算丁役。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又在全国推行“摊丁入亩”,将丁银全部摊入地亩,与田赋一体征收。

——摘编自赵轶峰《明代经济的结构性变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赋税制度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后期至清中叶农业税制改革的主要影响。
2023-07-11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列是1950--1990年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分布变化。这反映出联邦德国(     
A.农业呈现衰退趋势B.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产业结构发展畸形D.人口老龄影响就业
3 . 西方的近代化历经数百年,多重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是公元前2000年——公元1780年间,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分布变化示意图。


I

公元前2000年——公元1600年,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在空间上呈多中心、零散分布。


II

1600年——1780年,世界棉花产业的全球性网络出现,并越来越集中在欧洲。

材料二启蒙运动开创了西方历史上的一个新纪元,其引发和生成的文化思想、科学技术、政治制度与社会习俗等丰厚的遗产足以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重大缘起,可以被视为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希伯来文化之外的第三大西方文明起源。

——节选自江宁康《重温西方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棉花产业在1500年以后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为何“足以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重大缘起”。
2023-07-0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玉石钺,最初是一种农具,后来演变成为兵器,最后成为刑具。玉石钺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社会演进的趋势B.早期文明的成熟
C.原始农业的发展D.生产工具的革新
5 . 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疫灾作为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因子,从来没有缺席过。如图为“3000年来中国疫灾频度的世纪变化”,据此判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3000年来中国疫灾频度的世纪变化
A.历代疫灾流行频度呈现整体上升趋势
B.历代疫病流行频数与人口数量成正比
C.魏晋南北朝和明清时期是两个高峰期
D.中医理论的创新多出现于疫病高发期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全球人口迁移   

时间150018501850194519452000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   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10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徐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材料三   美国文化不仅包容和吸收文化上与之接近的欧洲各国的新教徒,也同样接受了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与之不同的欧洲各地人民。经过长期的相互调适,最终产生了新的认同感。这就是所谓的“熔炉”模式。……二战后,美国的移民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来自拉美、亚洲的移民取代欧洲人成为多数。不同种族要求自己的文化得到承认和尊重,多元文化并存的呼声越来越高。过去对少数民族移民的贬损或笼统的称谓正在被反映多元文化理论的称谓所取代。

——刘智《美国文化的移民特征》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1500—1850年美洲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概括近代以来全球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9—20世纪的相关史实,围绕“人口迁徙与移民社会”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6-2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为了巩固政权的基础,发展农业经济,尤其重视县以下的基层组织建设。夏商时期,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战国时期,随着以郡统县的“郡县制”在各国的推行,乡里行政组织渐成雏形,成为基层组织。汉承秦制,县以下基层组织为乡、里,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还于每十里处设亭,是专门从事“求捕盗贼”的警察性组织,另设游徼,掌捕盗贼。唐朝,基层组织已有城乡之分,农村以村为单位,城邑以坊为单位,乡有乡长,里有里正,村有村正,官方控制与统治不断增强,乡和里的功能逐步弱化。从王安石变法开始,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明代城中称坊,近城称厢,乡村称里。凡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里长,里下为甲,设甲首一人。清代基层组织在明里甲的基础上,创设了保甲。地方基层组织以十户为牌,设牌头;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乡村基层治理经验》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随着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使传统的社会救济出现变化,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摘编自人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及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与近代西方基层治理的不同,并说明近代西方国家基层治理发展的原因。
22-23高三下·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1919年,英、美、法三国领导人控制着整个世界;而100年之后,将不会再有能够行使类似权力的政治小集团,任何这样的集团将不是由3个西方人组成,而是由世界上7个或8个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的领导人组成。这一观点成立的主要依据是(       
A.殖民体系瓦解,第三世界的崛起B.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对抗
C.区域集团发展,局部冲突加剧D.力量对比变化,多极化趋势增强
2023-06-12更新 | 360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3世纪初,有关英国封土的任何变动,都必须事先征得领主同意,被称作“许可”形式。1290年英国颁布了《买地法令》,法令颁发之后20年间,双方先完成封土交易后到封君那里完成相关交割手续的“谅解”形式明显上升。这一变化(     
A.折射出封建王权的集权趋势B.有利于英国社会的制度转型
C.强化了封臣的人身依附关系D.得益于生产关系的本质革新
2023-06-10更新 | 21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大湾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下表是唐朝至南宋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它反映出唐至南宋的变化趋势是(     
地域年代唐朝天宝元年(742年)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
北方493459679
南方2578301238
A.南北文化交流B.经济重心南移
C.疆域面积扩大D.中央集权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