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西周内服“王有”土地及附着其上的口众,由王朝有司直接管理;外服土地、人民,则由各地诸侯代为治理。城内设“里”,“里”内各种事务由里君负责;城外的农村聚落则设置“邑人”或“师”之类的专职人员加以管束。严格意义上讲,周王朝控制的区域仅为若干个都鄙群的复合体,一个城邑加上其周边若干个居民点,便构成一个都鄙群。按其功能与政治地位归类,至少有一级、二级之分,甚至还存在三级都鄙群。王朝政府所掌握的治内人民的数量、生死、往来等情况,是通过司民、司徒等有司对各项数据加以统计而得来的。《善夫克盟》曾提到,周王命令尹氏僚属史趁对善夫克家族内的农业依附人口造册登录。
——摘编自陈絜《西周王朝如何进行基层治理》
材料二 宋代地方实施保甲制度,建立了严密的治安网。《宋史·兵志》记载:“畿内之民,十家为一保,选主户有干力者一人为保长;五十家为一大保,选一人为大保长;十大保为一都保,选为众所服者为保正。”同时,保内实行连坐制,同保犯强盗、杀人、蛊毒等,“知而不告”,依律处置。此外,其他诸如公益活动、社会救助等地方公共事务,则主要依托基层社会力量来完成。体制内外的官员与士绅也长期在乡里践行着恢复“三代圣王之治”的尝试。北宋吕大钧撰写《吕氏乡约》,建立一个以道德修养为主要目标的基层自治组织,之后逐渐德润乡里。
——摘编自王文兵《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宋代乡村治理问题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基层治理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乡村治理的推动因素。
时期 | 明朝初年 | 明嘉靖年间 | 清康熙年间 | 清光绪年间 |
户数 | 五六十户 | 居民百户 | 一万余户 | 二万余户 |
规模 | 小型村落 | 市 | 镇 | 巨镇 |
出处 | 《盛湖志》 | 《吴江县志》 | 《吴江县志》 | 《吴船日记》 |
A.已经出现新的生产方式 | B.逐渐成为江南商业中心 |
C.商业领域分工日趋繁细 | D.经济发展带动人口增加 |
材料 周公,西周开国元勋,被封为辅相,不论军政大事还是疑难小事,周武王都找他商量。唐以前统治者多奉行“周孔之道”,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下面是学者对先秦两汉时期文献中周公形象的研究统计。
先秦两汉时期周公形象数据统计(单位:次)
西周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
道德典范形象 | 50 | 6 | 55 | 64 | 35 |
辅国重臣形象 | 47 | 1 | 58 | 128 | 93 |
践阼称王形象 | 3 | 0 | 6 | 10 | 9 |
巫祝形象 | 4 | 0 | 3 | 14 | 6 |
圣人形象 | 0 | 0 | 10 | 23 | 31 |
先秦两汉文献所见周公道德品质数据统计(单位:次)
西周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
孝 | 2 | 0 | 4 | 7 | 8 |
悌 | 9 | 5 | 13 | 10 | 0 |
忠诚 | 13 | 0 | 6 | 9 | 6 |
勤劳 | 16 | 1 | 5 | 3 | 5 |
纳贤 | 0 | 0 | 8 | 14 | 8 |
仁德 | 10 | 0 | 16 | 14 | 5 |
谦恭 | 0 | 0 | 3 | 7 | 3 |
——摘编自李佳庾《先秦两汉时期周公形象研究》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围绕“先秦两汉时期周公形象”,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A.英国推动鸦片贸易合法化的背景 | B.中国对英贸易转为逆差的必然性 |
C.中印人民都是鸦片战争的受害者 | D.英国挑起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根源 |
中央法律法规制定机关分布 |
地方性法规规章地域分布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尚未形成 | B.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服务经济建设 |
C.法治建设分布不均衡不利于国家建设 | D.国家指导下的法治建设逐渐趋向统一 |
材料一 我国公有制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变化情况表。
年份 | 全国工业 企业总产值 (亿元) | 其中:公有制经济 | 公有制企业占比(%) | ||
国有企业(亿元) | 集体企业 (亿元) | 国有企业 | 集体企业 | ||
1953 | 450 | 193 | 17 | 42.9 | 3.8 |
1955 | 534 | 273 | 41 | 51.1 | 7.7 |
1957 | 704 | 378 | 134 | 53.6 | 19.0 |
——《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数据整理
材料二 21世纪之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发展的常态。2004年和2008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资本结构分别为65:35和52:48;非公有制经济GDP产出占比则分别为63%和70%,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强化。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变化有利于不同所有制经济各展所长,共同促进生产力发展。
——杨春学、杨新铭《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一种综合性的解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并简述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意义。
区域 | 明朝中期 | 清朝中期 |
广东(全省) | 500万人 | 800万人 |
广州 | 100万人 | 300万人 |
A.广东封建经济繁荣发展 | B.广州成为全国最大城市 |
C.经济重心逐步移至岭南 | D.海禁政策遏止海外移民 |
A.社会剧烈动荡 | B.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 C.商品经济发展 | D.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
A.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 B.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强 |
C.国际经济秩序变革持续加速 | D.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 |
材料 下表是新时代科技现代化的历史性新成就。
四个面向 | 主要成就 |
世界科技前沿 | 重大原创成果如中微子振荡、量子信息、铁基超导、干细胞、脑科学、类脑芯片、纳米材料、合成生物学等。世界级科研利器如中国天眼、中国散裂中子源、上海光源、磁约束核聚变装置、中国空间站等 |
经济主战场 | 超级计算、5G、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高速列车、北斗导航系统等;深海油气、新型核电、特高压输电等技术 |
国家重大需求 | 煤炭清洁高效燃烧、钢铁多污染物超低排放控制等;港珠澳大桥、川藏铁路等 |
人民生命健康 | Ⅰ类新药从2012年前的5个增长到2021年的97个;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磁共振、彩超、CT等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正电子磁共振扫描系统等国产高端医疗器械投入临床使用 |
——摘编自刘雷等《科技现代化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过去、现在与未来》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所学知识,围绕“四个面向”(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自拟论题,并展开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