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牛痘、鼠疫、霍乱等疫苗的接种运动。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行计划免疫,使得绝大多数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迮文远编著《计划免疫学》


计划免疫有什么作用?
2024-02-10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2 . “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来到加利福尼亚海岸,再从那里驶往墨西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A.以英荷两个国家为主导B.促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C.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形成D.连接了印度洋与太平洋
2024-02-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使欧洲、亚洲、非洲、美洲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并且带动了西欧的崛起与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和扩张,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和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的规模,改变了世界市场中亚洲(尤其是中国)占主导的格局。

——摘编自许伟、薛权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史料二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唯物史观】
(2)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请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论证这一观点。
2024-02-1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起,美国发明家开创了在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研究。伴随着家用电冰箱和冰柜的普及,现代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也发展起来。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新世纪开始之际,因特网使用者几乎半数在美国,英语则成为其统治语言。欧洲和亚洲都有人担心,因特网显示出世界不仅向全球化、也朝美国化迈进了一大步……但是与此同时,在那些有机会、有办法接触计算机新技术的国家和不能接触新技术的国家之间,划开了一条鸿沟。一种“数码分隔”出现在各国国内和全世界的富国与穷国之间。

——摘编自【美】帕尔默著,何兆武等译《现代世界史》


(1)材料一所述的技术突破,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2)依据材料二、说明信息技术进步所产生的影响。
2024-02-1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5 . 有学者指出:我们正处于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之中,这场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会催生新的经济领域、新的经济运行方式,从而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发生“革命性”的变化。2019年以来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种种打压行为表明(     
A.高科技引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B.中美冷战在经济文化的斗争
C.大国竞争终究是高新科技竞争D.中美博弈关乎树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2024-02-10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总的来说,智能化已经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都有体现,深深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未来技术发展会因为智能化而使人们的生活产生更大的改变,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智能设备、智能家居和智能交通,都预示着智能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近,今后必然还会出现很多智能化的生活设备。

史料二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史料二谈谈你对科技革命的认识。
2024-02-1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7 . 中国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2021年10月,“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1326.77公斤,创造世界新纪录。美国也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发明(     
A.利于降低世界粮食安全风险B.成为大国博弈的新形式
C.消除了人类食物短缺的现象D.导致粮食储备不再重视
2024-02-1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18世纪中叶,英国农业革命开始大张旗鼓地推进。随着人口的增长,实行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变得更加有利可图。由此,中小地主开始呼吁政府和议会支持领主圈地,议会以立法形式颁布了一系列的圈地法案。圈地运动促进了土地产权及经营模式的变革,与此相对应,资本主义农场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提高土地的收益,英国涌现出一大批农业改革家,如汤森德勋爵推广了四圃轮作制;苏格兰人安德鲁·米克尔发明了一款可以使用多种动力的脱粒机,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如琼斯所指出的:在18世纪的英国,“如果没有农业变革,没有农业产出增长,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便不可能实现”。

——摘编自刘金源《农业革命与18世纪英国经济转型》

史料二   中国终于在19802010年经历了其现代化(即带有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提高)的农业革命。把其与不同类型的农业革命相比,为我们说明的是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摘编自黄宗智《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1980—2010)——一个历史和比较的视野》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农业革命的表现和发生的原因。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农业革命“是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2024-02-1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   1820年德裔化学家弗雷德里克·阿库姆在《论食品掺假和厨房毒物》一书中有如下描述:“我们吃的泡菜是用铜染绿的;我们吃的醋是用硫酸勾兑的;我们吃的奶酪是在坏了的牛奶里掺入木粉或木薯粉制成的;我们吃的糖果是将糖、淀粉和黏土混合在一起,再用铜和铅染色的。”

——摘编自王加丰《食品安全为何是永恒话题》


史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2024-02-10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据初步统计,出土战国铁器的地点见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湖北、安徽、四川、云南等23个省、自治区。秦、楚、燕、齐、赵、魏、韩的广大地区都有铁器出土。战国铁农具的种类很多,有铧、锄、铲、耙等。河南洛阳战国粮仓出土铁农具72件,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铁农具近70件。就铁农具种类而言,基本上能适应开垦、耕翻、除草、收割等主要生产环节的要求。

——摘编自李健民《战国时期铁农具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史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期已被铁搭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愚见贫农之家,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亦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概括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发展特点。
(2)根据史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出现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
2024-02-09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