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新的国际移民浪潮,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移民活动之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联合国的数据表明,全球移民总量从1965年的7500万增长到1990年的1.2亿。这一时期,移民的流向发生根本性逆转,主流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而劳动移民成为移民主体,其中高素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移民成为突出现象,同时也形成了一支以大量的难民、非法移民以及女性移民为主体的廉价劳动力移民群体。

——摘编自李其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

史料二   几十年来巴基斯坦社会时局动荡不稳,大量难民流离失所,避难逃到沙特、伊朗、约旦等周边国家,难以回到自身原本的家园,造成国际难民问题突出。索马里内战在1990年爆发,班图族人民属于少数族裔,因此,在内战中饱受屠杀与苦难,大量难民逃往邻国,比如,邻国埃塞俄比亚,这些人民也成为国际难民。

——摘编自黄格《国际难民问题成因及应对方法研究》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移民新浪潮的特点。
(2)根据史料二、概括国际难民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联合国保护难民基本人权的努力。
2 . 如表是某大洲15—19世纪居民人种变化的估计数值。通过对表中信息的解读,你认为该大洲最有可能是(     
时间白人混血人种原住民
1490年0050000000
1570年138000250009700000
1650年7250006440009105000
1852年131900062520008211300
A.亚洲B.欧洲C.非洲D.美洲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有个名叫奥基利的人写道: “我在一家公司航船上见到即将被送到市场上拍卖的900名华工,他们将使该公司获得45万美元,而该公司在他们身上的花费不到5万美元,即使在买卖黑奴全盛时代也没人能赚这么多钱。”外国商人在各通商口岸设立代理机构和移民公司,由自称的雇主或者投机商经营,提供所需的劳工,他们在此中间抽取佣金。而语言的障碍迫使他们与中国当地的人贩子,即通常所说的“苦力掮客”或“客头”紧紧勾结在一起。中外恶商的勾结致使苦力贸易真正成规模地在中国兴起,不计其数的中国人被拐骗至世界各地充当苦力。待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华工出国被列强政府条约式的“合法化”后,这些人贩子对华工的掳掠则更加猖狂了。

——摘编自王富盛《论近代中国苦力贸易兴起之原因》

材料二   20世纪初至1921年,数以万计的华工参加了加州的垦殖工作。他们不避险阻,以致不少人死于毒瘴酷暑。他们用血汗乃至生命,为墨西哥北下加利福尼亚州特别是墨西哥卡利市的开辟与建设奠定了基础。……民国时期的拉美华侨比以前更广泛地参加侨居国的农业、工矿业和商业活动。

——摘编自《华人与拉丁美洲》

【探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苦力贸易兴起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工的贡献。
4 . 印欧人的一支——雅利安人侵入印度,以自己与原住民肤色的不同创建了最初的种姓制度,而另一支——吐火罗人也在靠近中国西北部的地区,将小麦带入中国。这说明印欧人的迁徙(     
A.对古代印度和中国的影响最为深远B.加剧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不平等性
C.对所到地区的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D.创建的种姓制度阻碍印度社会发展
2024-02-21更新 | 344次组卷 | 24卷引用: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玛雅人创造了美洲最古老的文明,并以其艺术和科学的惊人发展而闻名于世。他们独自发展了表意文字,用字母或记号作为表达思想的传统符号;为了计算时间预言未来以及为献祭和主要的丧葬事宜推算吉日,他们还研究了天体的运动,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祭司搜集的天文学知识非常广泛,与当时欧洲的天文学知识不相上下……玛雅的耕种者们在主要是举行宗教仪式的中心建立了一些巨大的石头建筑物,以此来表示他们的社会统一。这些建筑物是巨大的金字塔庙宇和公共住宅,祭司和新信徒可能就住在这里。这些建筑物完全靠石制工具制成,用雕塑加以装饰,这些雕塑在美洲是无与伦比的,现在被列为世界伟大的艺术之一。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二   流感不像钢刀那样寒光闪闪,但印第安人都躲不开它……天花比所有的枪炮消灭更多的印第安人。四下流行的鼠疫正在使这些地区荒芜。受鼠疫感染的人都倒地身亡:鼠疫吞食人的身躯,啮噬人的眼睛,封住人的喉管。一切都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三   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概括玛雅文化的主要成就。
(2)根据史料二、三,概括导致印第安文化衰落的原因。
2024-02-21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中世纪,所有的文化活动都渗透着宗教影响。现代戏剧是随着表现《圣经》故事和圣徒生活的奇迹剧的出现而诞生的。中世纪文学的主要题材是再现基督教化的骑士精神。公元1213世纪,艺术的主要成就是大教堂的建设及其内部的雕塑、绘画等,上帝、天堂、圣徒是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

——摘编自《论述中世纪基督教的地位与作用》

史料二   基辅罗斯时代,基辅、诺夫哥罗德、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切尔尼戈夫、斯摩棱斯克和波洛茨克等地,这一时期都曾建有规模宏伟、极具特色的东正教堂,其中又以基辅的索菲亚大教堂最负盛名,这所教堂虽与君士坦丁堡的著名教堂同名,却不是拜占庭样本的简单复制,而是显示了拜占庭风格和罗斯艺术的完美结合,独具一格。

——摘编自沈坚等《世界通史》

【探究】
(1)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基督教对西方文化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史料二、说明索菲亚大教堂的特点,并分析这一时期出现大量“规模宏伟、极具特色的东正教堂”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读如图,如图反映出,当时两河流域(     

注:一件苏美尔人墓葬出土的“饰板”,约公元前2500年。
A.出现了中央集权国家B.出现了阶级分化现象
C.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D.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汉谟拉比继承和发展了苏美尔和阿卡德时代一些城市的成文法或习惯法,以《乌尔纳姆法典》为范例,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统一了两河流域的法令。法典的基本思想,是以新兴奴隶主阶级之法治理古巴比伦国家。奴隶不受法律保护,却严格保护奴隶占有制和私有制,保护租佃和高利贷者的利益……用法律维护和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这对各地豪强和氏族贵族的传统保守势力,随意解释法律和滥用司法大权,是一种约束、限制,也是下层人民保护自身有限利益的一种武器。

——摘编自史若冰《汉谟拉比的历史功绩》

史料二   苏美尔文明时期,盛行多神教自由信仰,王权对各种宗教信仰都不加以干涉,巴比伦人主导两河流域地区后,也继承了苏美尔人的宗教宽容传统,并不排斥异族的神。

——摘编自《多彩而开放的古代西亚文明》

史料三   几乎所有的神庙中,都有这样的描绘:国王双手捧着玛阿特女神,连同面包、啤酒等供品,一起敬献神前。这个简单的仪式包含着丰富的含义:玛阿特代表着神赐给人类的物质世界,它在国王管理下维持了初创时的和谐完美,在此时又由国王归还给神。这个给予和归还的过程象征着神与人之间的合作,即神创造世界,而人类以维持神创世界秩序的方式对神表示感激。这种神的创世行为就有了真实的意义,而神与人之间也就有了交流的渠道。通过这种合作,神与人共同维持他们的存在,达到永恒的境界。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意义。
(2)根据史料二,概括指出古代西亚文化的历史特征。
(3)根据史料三,简要分析古代埃及人是如何看待神与人的关系的。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4-02-21更新 | 23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唐朝三百年间,由学生、学问僧学来和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前进。因此,日本的文化一刻也没有停滞,不断吸收中国的优点,经过整理提炼,咀嚼融化,终于在平安朝中期以后,在各个方面都逐渐摆脱了唐风,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文化。

——摘编自日本学者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

史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中国四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到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摘编自【美】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文化和唐文化的关系。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大发明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利玛窦)儒者装扮,头戴方巾,身穿儒服,自称道人,行秀才礼。他摸准了中国高级官僚的脾气,因此,每到一地,故意赠送或展览陈列当时中国没有或者比中国质量更好的西洋物品,打动那些贪财官吏及皇帝的心,从而在中国统治阶级内部找到保护人,站稳脚跟。当时中国一些较有远见的知识分子,为了富国强兵,渴望学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交往过程中,这些知识分子成了利玛窦的好友、学生或信徒,成了利玛窦在中国传教的柱石。经过多年努力,利玛窦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而且能用中文撰写文章和著作。万历三十四年(1606),利玛窦在北京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前六卷,至万历三十五年译完刻印。这是利玛窦首次把古希腊数学名著欧几里得《几何原本》较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史料二   19世纪中期以来,西学再次进入中国。从“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再到“民主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近代西学东渐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翻译西书、著书介绍、兴办新式教育、邀请西方学者来华讲学等,推动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摘编自郑大华《论民国时期西学东渐的特点》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成功的原因。
(2)根据史料二,概括近代西学东渐的浪潮是如何“一浪高过一浪”的。
2024-02-2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