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18年,陈独秀在《克林德碑》一文指出“义和拳就是全社会种种迷信种种邪说的结晶”;而1924年其认为“义和团事件,其重要不减于辛亥革命,义和团排外所以发生之原因,是鸦片战争以来全中国所受外国军队、外交官、教士之欺压的血腥与怨气”。据此可知陈独秀
A.宣传了民主与科学B.推动了北伐战争进程
C.传播了马克思主义D.加深了对国情的认识
2022-01-30更新 | 23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清人赵翼曾感叹汉人“上书无忌讳”和“汉诏多惧词”,士人上书往往肆直无忌:而君主诏书中又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一类谦辞。士人规谏形式的政治批评,构成了制约皇权、调节政治的机制。这是基于
A.法家理论被视作国运衰亡原因B.道家思想被推为元气恢复佳肴
C.儒家学说被奉为治国理政指南D.天人感应被用作制约君权利器
2021-09-24更新 | 29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犹水也,国犹舟也,欲行大舟,先蓄厚水,这是物理之自然,也是政理之自然。

材料一   《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材料二   1976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公斤,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方面也出现了严重欠账。当时的人民生活在购物证和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票券里,从吃的粮食、油到穿的衣裤,用的锅碗瓢盆,都严格的定量供应。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孟子的治国思想。体现出的孟子理想社会的实质是什么?
(2)孙中山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为此孙中山提出了什么方案?该方案为什么不能实现?
(3)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国百姓的生活状况,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为改变这种状况,党和政府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4)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2021-10-0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4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尼德兰外科医生维萨留斯(1514-1564)为了全面革新解剖学,偷盗刑场的尸体进行解剖,于1543年出版《人体构造》一书,从而奠定了近现代西方医学的解剖学基础。维萨留斯的主要贡献,实质上就是以人体解剖代替了动物解剖,他指出希腊人盖仑的解剖学实际上是动物解剖,改正了盖仑的错误达三百余处,因此维萨留斯被尊为“解剖学之父”,十六世纪亦被称为“解剖学时代”。

——摘编自马伯英《中西医解剖学的历史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的探讨》

材料二   李时珍(1518-1593)出身医学世家,嘉靖三十一年(1552)开始编写《本草纲目》。他亲自上山采药,深入民间访求,同时参考历代医药书籍八百余种,历时二十七年,最终完成《本草纲目》。全书共五十二卷,收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详细叙述了各种药物的产地、形态、栽培及采集方法,并搜集了大量古代医家和民间药方,附有一千一百余幅药物形态图,内容极为丰富。书中还系统总结了我国十六世纪以前药物学的经验,是我国药物学、植物学等领域的宝贵遗产,为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书中关于植物的分类方法,也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

——摘编自张海英《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维萨留斯.李时珍二人著作的特点,并指出其共同价值。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维萨留斯、李时珍二人著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2021-11-1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   那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下图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



“没有开化的中国佬”“我们应该在中国做什么”“中国就要崩溃了”

材料四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

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

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五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个根据中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已经当时的国家环境作山的的重人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爆发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
(3)指出材料五”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次策的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
2021-10-0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编纂(四库全书》是继修纂(古今图书集成》之后的一次更大规模的举动。这部大型丛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下诏有计划地征求当时国内所有存书起,共花费了十三年时间,集中了大批人力、物力修纂而成。它主要是对重要文献的分类编排与汇辑,它的主要用途是仕途举子学习和参考之用。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却没能收录其中。作为一部丛书,延续了自晋、隋以来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共编辑了从古到当时的3457种著作,计有79070卷。编纂这部大丛书,出力最大的是纪昀,而所动用的抄写人员有一一千五百余人。《四库全书》前后共抄写七部,另外还有副本一部。非编纂(四库全书》,收书3503种,同时也销毁和删改旧书图书3100多种。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751年至1772年,狄德罗编写的《百科全书》汇集了伏尔泰、卢校、霍尔巴赫等160余位作者的智慧结晶。这部书采用了百科全书的形式,反映了当时的一切科学成就,宣传了科学和理性,起到了批评迷信和反对专制的作用。下表为《百科全书派》主要作者及其编纂条目表:


——摘编林硕(从<百科全书><四库全书>:比较透视十八世纪中法文化差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书编纂的相同之处并分别对两书的编纂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书所透视出的中法文化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021-09-1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林则徐奏曰:“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即乡勇平民竟足以致于死命。况夷人异言异服,眼鼻毛发皆与华人迥殊,吾民齐心协力,歼除非种,断不致于误系。”……“师夷¨是对“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的突破。…这种陈腐观念在片战争时期仍相当顽固。道光帝将林则徐筹计“船炮”二事的奏折批为“无理!可恶!”“一派胡言”,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郑剑顺《晚清史研究》

材料二魏源在《海国图志・议战》中说:“其所以严武备,绝较启者,尤当倍急于未款之时;所以恁其文、饰善后者,尤当倍急于平时之日。”可惜的是,急速发展的政治形势给新思想全面实施的时间太过短促了。……新思想萌发于片战争前夕,其目的即在于反击英军侵略,解除民灾难,严重的战争形势迫使搛抗派只能偏重于对西方军事技术的学习,因此使新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了一定的现实功利色彩。一旦战争结束,以“制夷”、御侮为核心内容的新思想也就降低了号召力,在“抚夷”、“柔远”思潮占主流的晚清社会环境中,“新思想”显得不合时宜。19世纪50年代,林则徐、魏源先后去世,他们的爱国进步思想再也难找到后继者了。

——吕琮《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新思想为何难以实现》


(1)结合材料一,归纳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综合材料分析林则徐的新思想不能实现的原因。
2021-10-05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末时人曾这样说:“新党之议论盛行,始于时务报;新党之人心解体,亦始于时务报。”…当立志维新变革的康有为再次上书皇帝不达后,…黄遵宪、汪康年等人提议以强学会之余款筹备办《时务报》以“开民智”,并请康有为的得意门生,在康有为上书活动中表现出超众的宣传组织才能的梁启超担任撰述。在甲午战后人心思变的情势下,《时务报》终于189689日在上海创刊。…在创刊号登出的《论报刊有益于国是》文中,梁启超开宗明旨地说明了办报的目的与作用:…录各省新政,则阅者知新法之实有利益及任事人之难经划与其宗旨所在。可以奋励新学,思洗前耻矣。旁载政治、学艺要书,则阅者知一切实学源流门经与其日新月异之迹,而不至抱八股八韵考据词章之学,枵然自大矣。

——雷顾《略论<时务报>

材料二   大抵阅日报者,则商贾百执事之人为多…阅自报者,则士大夫读书之人为多,而下焉者则病其文字之艰深。

材料三   时务报于上海,其经费变则文襄(张之洞)与有力焉。而数月后,文襄以报中多言民权,干涉甚烈。其时鄙人之于文襄,殆如雇佣者与资本家之关系,年少气盛,冲突愈积愈甚。

——梁启超


(1)根据材料一,《时务报》创办的宗旨和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时务报》在办报过程中碰到了哪些问题?从中折射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亲爱的女士,我说我们曾经多少次消受甜蜜的接吻、热情的拥抱、以及同床共枕;就光是我能经常瞻仰你们的丰采、娇容、优美的仪态,尤其是亲近你们那种女性的温柔文静,……因为凡是有理性的人都会说:我爱你们,就跟别的男人爱你们一样,是出于天性。谁要是想阻档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二   宗教改革,是一次人类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是一次人类心灵争取自治权的尝试。

——基佐《欧洲文明史》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马丁路德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之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之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1)材料一表达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什么样的生活观念?这种观念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
2021-09-30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文学艺术及其观念往往是时代的见证,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材料二   民间文化是庶民生活最直接创造的产物,自不同于官绅生活的文化内涵。中国民间世俗文化以明清以来资料最为丰富,问题最繁多,最值得投入心智,探索研究。

——台湾学者王尔敏在《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生活》

材料三   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文学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之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同时自那时起,西方对于“幸福”的理解也有了很大改变。尤其是19世纪,享乐幸福论非常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在功利主义者看来,个人利益是人类一切行为的依据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快乐和幸福的重要内容就是获得和占有财产。 “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形式上所接纳和欢迎的幸福观。在这种原则的驱使下,欧洲载着利炮的坚船驶向各个大洋,在大肆劫掠别人财富的同时,在世界各地升起了自己的旗帜。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这一主流文学形式具有哪些特点并分析其“兴旺”的原因和条件。各举一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
(2)反映明清世俗文学艺术的资料最为丰富,请举例说明。不同于宋代文艺“兴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文学艺术转向人物本身以及幸福观改变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1-10-0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临猗中学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