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班昭(约公元49年一一120年),东汉人,其父亲班彪主持编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但未及完成即因病辞世。其兄班固继父志,整理其父遗稿,未成又冤死狱中。汉和帝诏命班昭补著余下的《八表》及《天文志》,她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参与史书编著的女性。《汉书》初出时,因多用古字古训,兼有很多前代典章制度,很难读懂,班眧定期讲解,故通行于世。

班昭还是一位宫廷教师,是皇帝亲自指定的皇宫嫔妃们的老师,传授儒家经典、天文,数学,很受尊重,号曰“大家”,她擅长作诗,著有《东征赋》等名篇。她有着出色的政治才干,汉和帝去世后,邓太后临朝执政,班眧曾以师傅自尊,参与政事。

班昭最为人熟悉、流传最广,也最为现代人批判的是仅仅1600字的妇德教材《女戒》,讲述女子格守儒家规他的道德规范,礼仪标准,倡导“三从四德”。总共七篇: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原来是用来教育自己家女儿的,后来被很多人家抄去,时间一长,全国都流行了。作为女性规范教科书,在整个封建社会有着极高地位,班昭被称为

“女教的圣人”。

——摘编自赵海霞《对班昭研究中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概括班昭在中华文明史上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班昭《女戒》成书的背景及其影响。

2017-05-3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榆社中学2017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宗族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愿愚人知。便是大愿。

国谋早完(完粮纳税)即囊棠(粮仓)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节选自(明)朱柏庐《朱子家训》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家庭教育起步较晚。1903年,张百熙等人编订《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强调了家庭通过现代科学的方法抚养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责任。民国初年,广东省省长朱庆润撰写《家庭教育》一书,书中除继承了对未成年子弟教育的优良传统外,还根据当时国民的弱点和近代国家发展的要求强调了“制苟且的教育”“公德的教育”“军国民的教育”等理念。南京国民政府于20世纪40年代先后颁布了《家庭教育实验区设施办法》等法规积极推行家庭教育。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卫生等四个方面,其中家庭教育实验区在政治方面的目标为“了解并信仰三民主义;具有注意时事的习惯;能积极参与地方自治活动及各种民众组织”。《推行家庭教育办法》中特别规定“各级学校推行家庭教育,教职员学生均应参加,并以女教职员为主办人员,推行各项工作”。此外,南京国民政府规定在各级政府组织均应设置家庭教育组织机构,负责推行家庭教育。

——摘编自吕雯慧《略论近代政府对家庭教育的改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特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家庭教育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概念的种类有人物、事件、文献、典籍、法律、制度'著作、会议、党派、思想、学说等。构成历史概念的基本要素根据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历史概念应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及条件;②历史事件的内容及其发展演变过程;③历史事件的结果及其影响。

请你结合历史概念的相关要素,从下列历史口号中任选—个,进行历史概念表述。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实业救国

(3)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4)打土豪,分田地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也较著名。……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推崇。

材料三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兴起的什么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股潮流兴起的国际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
(3)请各举一例分别评述材料三提到的“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出现的文化倾向。
(4)综合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变迁趋势?
5 . 毛泽东在新中国初期对1945年发表的《论联合政府》一文进行了部分修改,毛泽东对该文章修改的主要背景是
A.法西斯同盟国取得了胜利
B.毛泽东思想已经走向成熟
C.冷战下国际关系发生变化
D.冷战初期中国与苏联结盟
6 .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
A.五四运动爆发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D.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2016-11-27更新 | 194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1届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高三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卷
7 . 有学者认为,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古代科学家在研究科学时,不仅研究动机与儒家思想有关,所运用的知识中包含着从儒家经典中所获得的知识,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与儒学的经学方法相一致。这说明
A.古代科技存在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
B.科学家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与创新
C.古代科学研究以儒家经典作为指导
D.古代科学研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2016-11-27更新 | 184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7届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8 . 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图一 (明)文徵明书《后赤壁赋》

图二 (明)杨柳青绘画《连年有余》

图三 (清)曹雪芹《红楼梦》插图
请回答:
(1)图一中的书法属于什么书体?(2分)当时,我国书法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2分)
(2)图二中的绘画属于什么画种?(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画种的主要特点有哪些?(2分)
(3)结合图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红楼梦》属于哪一文学体裁?(2分)这一作品问世的社会背景有哪些?(6分)
(4)某一研究小组围绕上述图片和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设计一个最为恰当的一个题目。(4分)
2016-11-18更新 | 4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9 . 阅读材鲜,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计民生是古今思想争鸣的永恒主题。西汉时期司马迁反对老子“民各甘其食,乐其业……老死不相往来”的太平设想,认为这样社会就无法再向前发展。他在《史记.赁殖列传》中说,自古人类“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农.虞.工.商等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在他看来,嫌贫爱富是人正常心理,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因此“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这样才能国家富裕,民生安然。他还赞同管子对礼的见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认为“礼生于有而虚干无”,没有物质做基础,就难以建立社会道德。司马迁的这些思想,不仅相近于孔于“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的义利观,甚至与近代西方亚当.斯密斯的经济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1921年8月,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了《中国的经济问题——评“资本万恶,劳动神圣”说)一文。文章认为“必先养成公德,使人人无自私自利之心,而后方可言共产”。在他看来由于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导致繁育过多,人口增长过决,而生产却跟不上来”,再加以“安贫乐道”的传统农业思想,导致中国经济贫穷落后。所以“中国还不是‘资本万恶’的问题.倒是资本不足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此“劳动是神圣的,资本也是神圣的”。资本不足就该保护民族工商业,保护致力于民族经济的实业家,振兴国民经济。这种“不激不遂”的经济思想在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弥足光辉。
——摘编自彭景景《民国时期马寅初经济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马寅初经济思想的产生背景及主要特点。
(3)综合材料一.二,归纳决定经济思想产生的规律性因素。
2016-11-2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心态史,是在20世纪西方新史学运动中因年鉴史学的首倡与卓有成效的实践而兴起,并逐渐成长为当今西方史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婚姻往往以金钱论价:“世俗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商较财,仅同贸易。”
材料二 而倘若一个人有靠自己的职业活动赚大钱的机会而不肯加以利用,那么他就造了孽,就是对上帝缺乏虔诚心,就是不道德。……在这种世俗、趋利、乐观、积极的新型社会心态下……成为自身命运与万物的主宰……
——《心态史视野下的西欧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
材料三 (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公社批判)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象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
——《平凡的世界》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2)结合所学分析,哪些事件有利材料二中新型社会心态的形成。这种心态给西方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孙少安痛苦的社会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解除中国农民“孙少安式的重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