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
(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 .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一书指出“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该材料说明
A.天象记录与现实政治密切相关B.天象变化体现君权神授思想
C.天象记录与历法制定密切相关D.天象变化体现天人感应思想
2014-09-16更新 | 3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山西忻长临康四校高三第四次联考文综历史A卷试卷
3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为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思想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近代中国政治运动从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的原因。
2014-08-29更新 | 3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山西晋城市第一中学高三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清世宗(雍正)实录>
材料二 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然至于病,乃无以继也……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以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以利农。
——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
材料三 夫商为中国四民之殿,而西人则恃商为创国、造家、开物、成务之命脉,迭著神奇之效者,何也?盖有商则士可行其所学而学益精,农可通其所植而植益盛,工可售其所作而作益勤,是握四民之纲者,商也。此其理为从前四海之内所未知,六经之内所未讲;而外洋创此规模,实有可操之券,不能执中国崇本抑末之旧说以难之。
——薛福成《筹洋刍议》1879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帝的观点及其依据。
(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三发展经济的主张有何异同。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比较材料一,材料三经济主张变化的原因。
2013-09-17更新 | 1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810—1867年间的795部译著中,宗教类占86%,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类仅占6%。 1861—1895年自强运动期间,译著范围扩展到外交、军事、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1850—1899年之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英美国家著作是主要来源,占全部译著的85%o……1902年至1904年,译著中来自日本的占62%。全部573部著作中,社会科学占25.5%.历史地理占24%,自然科学占21%,应用科学占10.5%,哲学占6.5%,文学占4,8%。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日本在东方的崛起,激发了许多中国人负笈东渡以探求究竟的意愿。到日本留学还有许多优越性,如张之洞所说的:“路近省费,可多遣;去华近,易考察;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西书甚繁,凡西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加上清政府的提倡,日本朝野的招徕,20世纪初年,兴起了一个留学日本的热潮。从1901卑起,每年到日本留学的人数以一倍或一倍以上的速度猛增。
——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书籍翻译的发展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初留学日本热潮兴起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历史事件扼要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2013-09-17更新 | 10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6 . 康德在《什么是启蒙运动》中说:“有很多人是慵懒和怯懦的,甚至当自然早已使他们摆脱外界的引导后,他们仍愿意终身处于不成熟状态中,这就是别人何以那么轻易地以他们的保护人自居的原因所在。”这段话旨在宣扬
A.人文主义B.平等主义C.自由主义D.理性主义
2013-09-17更新 | 2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代表国民,国民而亦即承认为其代表者。一纸之出,可以收全国之观听;一议之发,可以挽全国之倾势。
——《国民日日报》发刊词(1903)
材料二     20世纪《申报》大事年表
1909年
开始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初具现代报纸的形式。买办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购进《申报》,主权移归国人所有。
1918年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三万余份。其他设备也相继更新。
1919年
5月15日,发表声明不再刊登日商广告。
1924年
增辟《教育新闻》等栏目,每日见报。
1932年
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改进副刊《自由谈》的内容,使其大众化。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普及教育。
1938年
《申报》香港版出刊。刊登毛泽东著作《论新阶段——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
1946年
《申报》将股权51%让与国民政府,成为官商合办,并改组公司董事会。

——根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编制
材料三 下图是中国1940~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

(1)材料一中,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信息?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申报》为研究当时社会的进步现象提供了哪些视角?并简要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民主”出现频率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13-10-16更新 | 7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著作简表        
著 作
时 代
类 别
《九章算术》
汉朝
数学
《齐民要术》
北魏
农学
《大衍历》
唐朝
天文历法
《本草纲目》
明朝
药物学

材料二 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姓 名
生卒年
成 就
哥白尼
1473—1543
提出太阳中心说
布鲁诺
1548—1600
提出宇宙无限论
伽利略
1564—1642
用望远镜观察天体
开普勒
1571—1630
发现行星绕太阳运行
牛 顿
1643—1727
万有引力定律等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与欧洲科技发展在研究领域、作用方面的不同。
(2)结合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的时代特点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3)从以上的比较分析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2013-05-23更新 | 3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梁启超在《新大陆游记》中说:“美国之政治,实世界中不可思议之政治也。何也?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各省政府之发生,远在联邦政府以前。虽联邦政府亡,而各省还其本来面目,复为数多之小独立自治共和国,而可以自存。此美国政治之特色,而亦共和政体所以能实行能持久之原因也。”梁启超这段话
A.是为维新变法作舆论准备B.是在赞誉美国的政治制度
C.是在赞誉美国的独立战争D.认为美国的政体不可思议
2011-06-16更新 | 8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