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对于大多数西方人来说,1715年至1789年间的生活只是一种量的变化,绝大多数人还生活在农村,而且所谓的旧制度中的社会和政治仍然被贵族和君主制控制,但是表面现象之下,这时期的西方在几个关键方面发生了变化,标志着18世纪是一个西方人即将到来的大转变奠定基础的时期。
问题
(1)在如图①②③④处填写相应的历史大事件

时间表:大事件图示
        
1733年—1789年

英国的革命和内战(1643—1687年)
        
1760—1850年
科学革命(1543—1687年)18世纪中期战争        
1776—1783年
        
1789—1815年
170017501800


(2)美国革命及其原则是以什么方式预示将要爆发在法国的政治动荡?
(3)为什么法国的君主制特别容易遭遇一场革命?
(4)你认为法国革命和18世纪的政治趋势是一致的还是相反的?为什么?
2020-03-2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4月(二模)质量监控测试历史试题
2 . 1500年以后的世界

问题:
(1)如图所示,1500年—20世纪初的世界历史进程被划分为四个阶段,请根据上述前两阶段对时代特征总结的标题写出最典型的史实各一则
(2)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参照前两阶段的标题模式为第三与第四阶段设计最适合的标题。
(3)列举第三、四阶段时期列强发动对中国侵略战争。
2019-08-2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封浜高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16-11-18更新 | 5765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松江区松江二中高三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4 . “制度的创新”
社会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的结构图示。

材料二:第3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5表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节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需要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材料三:1787年宪法规定了横向的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之间的权力的分立和纵向的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的分立。……政府结构使权力为公众福利和正义的目的有效行使其管理职能,同时又保持对权力的优良控制,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管理与控权的动态平衡,这是分权和制约的归宿。                      ——范亚峰《华盛顿的宪政思想》
材料四: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1)材料一所示的是中国古代哪一项政治制度?其确立于哪一历史时期?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哪部法律的规定?从材料可知此法律包含哪些核心内容?
(3)材料三体现了什么原则?用史实说明1787年宪法是否实现了“为公众福利和正义的目的有效行使其管理职能”?
(4)如何理解材料四对孙中山学说的评价?为什么说他是“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西科技成果比较

问题:
(1)根据图示,指出3世纪以来中西方在科技发展史上的不同趋势。
(2)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不同趋势产生的原因。
2013-09-05更新 | 50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3届上海闵行区高三下学期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6 . 信息技术的演进。

人类不断追求更快更好地传递信息,信息技术发展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有学生开展了以“信息技术的演进”为主题的学习活动。

活动一:寻找人类文明早期信息传递方式

(1)将下列古代信息传递故事与示意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填字母)

A.传递敌情的烽火B.希波战争中马拉松战役报捷的雅典信使C.《吉尔伽美什》记载了打探洪水消息的鸽子

活动二:了解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

(2)①下列各项中,助力“地球村”形成的信息技术有(双选)
A.高速铁路   B.计算机   C.互联网   D.有线电报
②按技术发明或应用出现的先后顺序,将下列材料排序。
A.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助手沃森跃出实验室,奔向贝尔喊话的寝室去,一路大叫“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
B.国内第一笔电子商务交易成功:中央电视台的王轲平通过网上银行服务,从世纪互联公司购买了10小时的上网机时。
C.高能物理所的吴为民,从北京向瑞士日内瓦发送了中国第一封国际电子邮件。
(3)活动三:感悟信息技术对文化的影响下列关于信息技术对文化的影响,选项正确的有:(三选)
A.信息科技产品有助于突破信息交流传播的时空限制   
B.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多样文化的交融与共享   
C.信息技术进步既拉近社交距离也削弱人口流动意愿   
D.诸多信息科技产品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呈现传播方式E.信息技术虚拟化的特征使人不受限制表达个人情绪
2023-03-21更新 | 120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

材料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墨子

材料二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示意图

材料三   1925年夏,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声称:“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先要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力,要有了这一个自信力,才能够辨别是非,才能认清国家和民族的利害,才能够为世界的改造而尽力。”1934年及其后,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也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如:“新生活运动”、“本位文化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军政要员,都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为数众多的宣传著作,涉及抗战建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内容丰富不乏见识且充满爱国热情。

——黄兴涛《民国各政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根据材料一,匹配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中所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A.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B. 崇德尚贤,天下为公     C.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孟子:_______________        荀子:__________________        墨子: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以 a为例完成表格。
阶段遭遇直接原因
a遭到沉重打击秦朝焚书坑儒
b
c
d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2022-05-21更新 | 26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2022届等级考综合复习4历史试题

8 . 在早期人类社会,各地劳动人民创造出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文化在传播与交流中不断发展。某学校准备举办主题为“世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的展览活动。

1.根据展品信息,将下列展品匹配相应的展馆。(填写字母)

2.造纸术的出现与传播,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根据以下材料的提示,画出“中国造纸术的传播演变示意图”。

材料:从考古可知,在西汉已有植物纤维(麻类)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中国造纸术在2世纪便已传到越南,7世纪,通过朝鲜传入日本。丝绸之路是造纸术西传的桥梁,3世纪纸已传到西域地区,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入中亚地区,后通过阿拉伯世界传入欧洲。

人类交往的过程也是不同文化汇聚,升华的过程.西部亚洲,中部亚洲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属于“桥梁”木身的各文明之间也是互动的,从而产生了独特而灿烂的各种文化。

——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3.概括上述《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材料中阐述的文化交流特征
2022-12-22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上海A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9 . 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在早期人类社会,各地劳动人民创造出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文化在传播与交流中不断发展。某学校准备举办主题为“世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的展览活动。
(1)根据展品信息,将下列展品匹配相应的展馆。(填写字母)

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罗马民法大全》

D阿兹特克太阳历

E有“0”数字符号的手稿(3世纪)

F东汉织锦新疆博物馆藏

G记载金字塔建造的莎草纸

H玉米彩陶(7世纪)危地马拉出土

(2)造纸术的出现与传播,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根据以下材料的提示,画出“中国造纸术的传播演变示意图”。

材料   从考古可知,在西汉已有植物纤维(麻类)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中国造纸术在2世纪便已传到越南,7世纪,通过朝鲜传入日本。丝绸之路是造纸术西传的桥梁,3世纪纸已传到西域地区,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入中亚地区,后通过阿拉伯世界传入欧洲。

人类交往的过程也是不同文化汇聚,升华的过程.西部亚洲,中部亚洲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属于“桥梁”木身的各文明之间也是互动的,从而产生了独特而灿烂的各种文化。

——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3)概括上述《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材料中阐述的文化交流特征
2022-06-20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传承中发展以儒家文化为代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历史演进过程,波澜壮阔,回昧无穷。如图是中国朝代演变示意图

(1)请列举中国古代结束大分裂实现大统一的四个朝代
(2)儒家学说在战国、汉、宋三个时期取得重大发展,产生了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试完成如表表格。

(3)简要列举秦、隋、元三朝的重要制度创新。
(4)制图人在清朝中间划了一根虚线,意在表达什么?
2020-07-24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17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