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王守仁弟子王畿将“良知”解释为“信得良知过时,独往独来,如珠之走盘,不待拘管,而自不过其则也”。其观点
A.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性B.与王守仁的观点背道而驰
C.说明当时各种思想的活跃D.体现当时市民阶层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不同于唐代的重形式,宋代的文学更为看重自由表达,文学的主题也由群体意识回归个体孤离感(自主意识、独立人格和对个人幸福的追求)。这体现出宋代
A.科举入仕艰难士人失意落魄B.新兴市民阶层缺乏群体观念
C.程朱理学的影响力日渐消失D.经济发展引发社会意识变迁
2021-09-06更新 | 1045次组卷 | 14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1年,陈望道出生于浙江,自幼聪明好学,后考入浙江省立金华中学,毕业后留学日本。1917年底,陈望道开始仔细研读由日本译介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译著。19196月,陈望道归国,被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聘为语文教员。在一师期间,他和学生一起积极提倡新文化、新道德,反对旧思想旧观念。1920年初陈望道来到上海,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出版的《共产党》月刊的创刊工作。当时,陈独秀、李大钊筹划将《共产党宣言》尽快译成中文,而精通外语、汉语功底深厚、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陈望道成为最佳人选。随后,陈望道携带《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和日文版秘密回乡,经过数月的仔细研究,克服众多难关,于19204月完成《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工作。至19265月,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已相继印刷出版17版。

——摘编自吴燕《陈望道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贡献》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进行合理解读。(要求:解读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元朝时,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这是因为元朝出现了
A.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B.开始广泛应用于航海的指南针
C.集南北农业技术于一体的农书D.“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申不害,战国时期思想家。他要求君主掌握生杀大权,强调君主在国家政权中的独裁地位,要求臣下绝对服从君主,即“尊君卑臣”。下列思想家与其思想最为接近的是
A.孟子B.邹衍C.墨子D.韩非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算。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春秋战国时期的这些主张
A.体现了儒家对仁政的追求B.反映了平民阶级的诉求
C.带有一定的无为而治色彩D.顺应了改革变法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易传・系辞上》说,圣人行事的准则,是“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教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材料反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主要是
A.民本思想B.天人合一C.崇德尚贤D.和而不同
8 . 笛卡尔说:“那么我究竟是什么呢?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一个怀疑,在领会,在肯定,在否定,在愿意,在不愿意,也在想象,在感觉的东西”。笛卡尔这一思想
A.号召民众彻底抛弃宗教信仰B.改变了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
C.表明人类自我改造意识提高D.体现了文艺复兴对人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世纪,欧洲越来越多的历史学者认为,自然界的规律适用于人类社会,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应该以回忆录、日记、外交报告等原始文献为材料,通……过科学的解释方法,寻求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这一主张
A.受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影响B.推动历史学研究走向大众化
C.与马克思唯物史观完全一致D.是工业革命社会进步的产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明末清初,有位学者提出这样的观点:“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位学者是
A.王守仁B.李贽C.顾炎武D.黄宗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