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7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A.林则徐B.魏源C.康有为D.梁启超
2 . 魏源在林则徐译纂《四洲志》的基础上,又搜集更多资料编著《海国图志》五十卷于1843年在扬州初版,如表是目录。由此可知,当时
A.魏源对西方文明有了系统的认识B.“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
C.儒家重政轻艺传统得到彻底改观D.中国文化近代化拉开了序幕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道路

材料   近代中国人民在挽救民族危亡的过程中,走出了不同的道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史实,以“道路”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近现代中国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短装。对其设计理念的解读准确的是
A.体现出与中国传统文化决裂B.没有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
C.体现出中西文化合璧的特点D.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5 . 18世纪,在西学东渐的同时,也存在着东学西传。通过来华耶稣会士的传播,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将中国的无神论和唯物论、“仁政”“仁君”思想、“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民本限君的政治理论等文化资源加以理想化的描绘。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伏尔泰等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理解准确
B.中国文化促进了他国文明的发展
C.中国传统文化与欧洲启蒙思想一脉相承
D.中国的文明发展领先于欧洲各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72年开明士绅许启畴、陈虬等联系20多位同道出资购书创办瑞安心兰书社,里面除藏有国学书籍外,还藏有《天演论》等西方名著以及当年鼓吹革命的《苏报》和《时务报》等书刊。心兰书社面向公众开放,免费借阅。创办者开办、开放心兰书社旨在
A.保存传承文化B.学习西方技术C.启迪国民思想D.宣扬革命精神
7 .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对当时社会问题的主张。该表内容反映出当时
学派代表人物解决途径
儒家孔子、孟子“为政以德”、“克己复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道家老子、庄子“道法自然、无为自化、应物变化”
法家韩非、商鞅“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
A.社会发展助推文化转型B.多途径解决国家的治理问题
C.各家学说出现融和趋势D.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儒家主张以德治国,道家主张以道治国,墨家主张以爱治国,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他们的共同点是
A.重建政治秩序B.尊重自然规律C.重视德治教化D.主张尚贤节用
2021-10-05更新 | 633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威海乳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吕思勉说:“在战国时,诸家之说皆不行,只有法家之说,秦用之以并天下,已可说是切于时务的兴,而不切于时务的亡了。但时异势殊,则学问的切于实用与否,亦随之而变。天下统一,则需要与民休息,民生安定,则需要兴起教化。”据此可知
A.诸子学说始终是国家政治的附庸B.诸子以推动文化教育的繁荣为己任
C.时代变迁推动了诸子学说的演变D.百家争鸣适应了国家大一统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宁夏考古资料发现,印制于西夏后期(南宋时期)的一本残经有以下特点:字体歪斜,有个别字排倒;印出的字一半轻、一半重,墨色浓淡不均;有隔行线的痕迹。另-本佛经上有西夏文刻款“选字出力者”等语。据此可确证的是
A.西夏佛经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术B.南宋时西夏已有活字印刷术
C.西夏雕版印刷技术落后于南宋D.佛经的雕版印刷术始于西夏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