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8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卢梭认为理性有它的用处,但是关于生活中更多的问题,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卢梭的这一认识(     
A.强调了人是万物的尺度.B.否定了封建神学的权威
C.表达了政治变革的诉求D.反思了理性主义的局限
2 . 1920年创刊的自由派刊物《自治半月刊》尽管对社会改造持改良主义的态度,但其发刊“宣言”声称:“世界上之所以有不平等不自由的事情,无非是为着有治者和被治者的阶级。”这反映出当时(     
A.阶级斗争理论成为共识B.救国道路探索趋于--致
C.马克思主义影响力增强D.国人对新思想普遍关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18年,陈独秀提出社会的文明幸福,并指出幸福是个人促成的,也是个人应该享受的,社会是个人集成的,除去个人,便没有社会,所以个人的意志和快乐,是应该被尊重的。这表明陈独秀(     
A.思想倾向开始发生转变B.批判儒家传统的道德
C.致力于宣传马克思主义D.重视保障个人的权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体现着“道”和“自然”的东西,“天”和“人”之间有一种神秘的互相依赖、互相模仿、互相感应的关系。该思想家的政治主张是(       
A.为政以德B.提倡“仁政”C.中央集权D.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西方思想家及其法律主张

思想家主张
苏格拉底不论是真理的持有者,还是美德的富有者,最后都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
柏拉图人们必须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否则他们会无异于最野蛮的野兽
亚里士多德对已成立的法律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西方法律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近代思想的演变及其背景。
2023-01-0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苛政猛于虎”语出《礼记·檀弓下》,意思就是统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礼记》中这一故事的引入,主要是说明了孔子(     
A.“以德服人”的理念B.“有教无类”的思想
C.“克己复礼”的要求D.“为政以德”的主张
2023-01-03更新 | 300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宜昌英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孟子认为,用儒家道德教化的培养可以克服物质匮乏的挑战和人的善性的脆弱;韩非子则指出,“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据此可知,韩非子(     
A.否定了儒家仁政教化的作用B.倡导儒法结合的治国理念
C.指出道德养成教育的局限性D.主张建立高度集权的政府
9 . 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指出,新教一方面强烈地反对任意享用财富并且对消费进行限制,尤其是奢侈品消费。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将财富得获取从传统伦理观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的心理影响。这表明(   
A.新教认为禁欲才能够发展资本主义B.宗教改革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C.新教伦理精神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D.新教伦理精神与人文主义存在矛盾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就各国的文化发展的历史看,文化(自然包括哲学)的发展大体上总是通过“认同”与“离异”两个不同的阶段来进行的。“认同”表现为与主流文化的一致和阐释,是文化在一定范围内向纵深发展,是对已成模式的进一步发掘,同时也表现为对异已力量的排斥和压抑,其作用在于巩固原有的主流文化已经确立的界限与规范,使之得以定型和凝聚。“离异”则表现为对原有主流文化的批判和扬弃,即在一定时期内,对原有主流文化的否定和怀疑,打乱既成的规范和界限,以形成对主流文化的冲击乃至颠覆,这种“离异”作用占主导地位的阶段就是文化的转型期。

——摘编自胡伟希《中国本土文化视野下的西方哲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楚。)
2022-12-23更新 | 21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