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2020-07-21更新 | 168次组卷 | 5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内蒙古包头一中高二第一学期终考试历史试卷
2 . 中国士人原本是以文野来区分华夷,自认居于世界文化的中心,而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鸦片战争后,开始降节学习“夷狄”之“长技”,后来发展到倾慕“泰西”的学问,蜂拥出洋游学。这一变化说明
A.全盘西化成为近代新思潮的主流B.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竞争中受重挫
C.中国士人面临文化落差一味逃避D.中西文明从冲突对立转向平等对话
3 . 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的灵感来源于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该学说的核心思想是
A.优胜劣汰B.社会契约C.分权制衡D.天赐人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变化情况统计,据此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A.短时期实现全民普及
B.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
C.义务教育取得新突破
D.录取率与经济发展相悖改革
5 .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讨论民主和科学的合计不超过10篇。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出现这一现象说明
A.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
B.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
C.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2019-02-13更新 | 295次组卷 | 26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3·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
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
2019-01-30更新 | 1580次组卷 | 23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
2017-08-04更新 | 5204次组卷 | 106卷引用:内蒙古包头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2017-08-04更新 | 5147次组卷 | 66卷引用:内蒙古包头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一位死心塌地皈依天主的教徒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儿子到了18岁,随父亲下山到佛罗伦萨,迎面碰上一群美丽的少女头一次见到女性的小伙子问父亲这是些什么东西,父亲要他赶快低下头,说这是些名叫“绿鹅”的“祸水”。谁知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薄伽丘《十日谈·第四天故事》摘要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三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黄色的奴隶可以使异教联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受诅咒的人得福,使害着灰白色的癞病的人为众人所敬爱;它可以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和元老们分庭抗礼;它可以使鸡皮黄脸的寡妇重作新娘,即使她的尊容会使那身染恶疮的人见了呕吐,有了这东西也会恢复三春的娇色。”

——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


(1)根据材料指出薄伽丘和莎士比亚对“人”的认识有何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莎士比亚较之于薄伽丘对“人”的认识产生变化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17-07-02更新 | 6529次组卷 | 52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