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战国末年思想家荀子提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理念,指出:“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自古及今,未有二隆争重而能长久者”。荀子的这一思想
A.成为秦朝统一的理论基础B.带有天人感应的色彩
C.有助于巩固儒学正统地位D.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2021-05-28更新 | 856次组卷 | 8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1期)-专题16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 . 玄学的代表王弼(226-249年)认为“崇仁义,愈致斯伪……顺自然而行,不造不施”才是治国根本,故应当“从事于道者,以无为为君”。魏晋士人崇尚“无为”反映出当时
A.门阀制度受到抨击B.儒学面临信仰危机
C.无为而治成为主流D.三教合一趋势显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孙思邈虽然十分崇敬张仲景,但他并不因循张仲景“六经辨证”的学说,易之为“方证辨证”。甚至唐朝官府在组织编纂官修本草时也提出:对《内经》等要坚持“无稽必正”的原则。这反映了唐朝
A.中医学受到儒家思想影响B.中医学在不断地自我完善
C.医学家具有批判精神D.三教合一的趋势加强
4 . 古语有之:“君子和而不同。”思想争鸣并不期待所有人达成共识,青睐的是有思想的学术和有学术的思想之间的碰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家争鸣”这个词很适合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的多元性以及彼此之间的不同、分歧和冲突。如儒、道对立早就为大家所熟知,司马迁“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是针对这两个学派而概括的;墨家从一开始就是儒家的对立物,其十大主张每一个几乎都是直接针对着儒家的,而孟子和荀子也都把墨家看作是一个重要的论敌;至于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对于各家都有尖锐的批评,其极致处,则要君主完全以法为教,扫除异己。……但在彼此的冲突和批评中,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种分化趋势和统一趋势并存的局面在战国后期表现得越加明显。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陆氏(指陆九渊)门人朱亨道曾记述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今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顾不合。先生更欲与元晦辩,以为舜之前何书可读?复斋止之。”

——摘引自郭锋航《朱陆之辩的主题演绎及其确立》

材料三   “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它们展示了当时世界的各种主要思想,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一个比较平等选择的机会。对于各色各样的“主义”,我们过去多见其马克思主义对立的一面。其实,在这些“主义”传入中国之初,它们首先是作为新文化的一部分同旧文化对立的。因此,很多学说在不同方面都有过积极的历史作用。各种各样的“主义”寄托着各色各样的信仰。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在寻找信仰的同时形成了百家争鸣。这是思想自由原则在思想界和知识界的贯彻。诸多“主义”在争论中(如李大钊和胡适“问题与主义”的讨论等)起落,展示了百舸争流的绚丽境界。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所呈现的显著特征。结合所学,从思想文化的角度阐述这一局面形成的重要历史意义。
(2)“鹅湖之会”开启了朱陆之辩,同时也开启了朱学、陆学的分野。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朱熹与陆九渊的主要分歧。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写出“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为改造中国社会,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社会理想而从事的社会实践,并指出李大钊与胡适之间展开论战所围绕的主题。简述当时这些社会实践和相互论战所产生的积极影响。②面对“五四”时期“在争论中起落”的“诸多“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的最终选择是什么?简述毛泽东的革命初心和在“五四”时期的主要实践活动。
2021-06-07更新 | 230次组卷 | 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考点18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5 . 一位用英文署名的女青年致信《新青年》的诸位编者说:“我想做一新女子!并使他人也做新女子!……我的新女子,乃要合着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趋势,享国家平等的幸福。”这表明当时
A.新文化运动促进女性解放B.批判礼教成为社会共识
C.男女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D.新潮女性反抗传统习俗
2022-01-21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8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备战2023年山东历史新高考【3年真题+1年模考】精练【学科网名师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起于开元盛于天宝。据载,该曲为唐玄宗立足传统清商乐,融合边防将领进献的印度《婆罗门曲》进行了再创造。这反映出
A.盛唐兼容并蓄的气象B.三教合一趋势不断加强
C.中原与边疆交流频繁D.古代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2021-02-24更新 | 296次组卷 | 6卷引用:【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人教版】-解密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分层训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把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易》称为“三玄”。玄学的代表人物王弼注《易》和《老子》。主张虚无的“道”或“无”是产生万物的“宗主”,认为“圣人体无”,效法自然,所以人君应该拱默无为,委政臣下,“从事于道者,以无为为君”。魏晋士人崇尚“无为”反映出当时(   )
A.士族门阀受到抨击B.儒家思想受到挑战
C.无为而治成为主流D.三教合一趋势显现
2021-06-03更新 | 362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1期)-专题16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8 . 一位用英文署名的女青年致信《新青年》的诸位编者说:“我想做一新女子!并使他人也做新女子!……我的新女子,乃要合着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趋势!除去四千余年玩物的名字,及免终身做男子的婢女,享国家平等的幸福。”这表明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批判礼教成为社会共识
C.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D.新潮女性反抗传统习俗
2021-12-18更新 | 356次组卷 | 6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山东专用)-一轮巩固卷03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城隍与传统文化

材料一   从先秦城隍的源起看,城隍本是作为自然神来崇拜的。从汉代开始,人们将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化为城隍神。各地城隍庙崇奉的神主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实体,多是正人直臣或造福地方百姓的忠烈义士在死后被追尊为城隍神。唐代开始,城隍崇拜得到普及。入宋以后,朝廷对祠神赐封的制度逐渐完善,城隍崇拜被正式地纳入国家祀典。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使民众主体意识增强,宋代树立的城隍神带有强烈的人格化色彩。人们的城隍崇拜已经糅合了诸如善恶报应、礼仪道德等思想观念。

材料二   自明代朱元璋确定了城隍的地位后,城隍崇拜在明清时期就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更强烈的政治色彩。明清时期将祭祀神祇与官员治理地方结合起来,《明史·职官志四》记载:“布政史掌一省之政……祀典神祇,谨其时祀”。明清时期,人们赋予城隍神的职能涵盖了民众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城隍神由最初守护城池的单一功能,演变为负责整个城市的秩序平安、水旱吉凶和冥间司法等事务。民众赋予城隍神最大的权限,上到国家的政治稳定,自然中的风雨雷电,下到百姓的升官发财,民间婚姻求子,城隍神无所不管。

——摘编自邢薇薇《郑州文庙、城隍庙所存碑刻资料整理与研究》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城隍崇拜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演变趋势产生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下表反映出人类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势是
人物主张
斯多亚学派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理性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彼特拉克“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
达尔文生存斗争,自然选择

①社会思想呈现宗教化趋势   ②由人本主义到神本主义   
③人文精神不断发展   ④由理性主义到浪漫主义   ⑤社会思想的世俗化趋势
A.①②B.④⑤C.③④D.③⑤
2021-08-13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27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教育与文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