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城隍与传统文化

材料一   从先秦城隍的源起看,城隍本是作为自然神来崇拜的。从汉代开始,人们将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化为城隍神。各地城隍庙崇奉的神主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实体,多是正人直臣或造福地方百姓的忠烈义士在死后被追尊为城隍神。唐代开始,城隍崇拜得到普及。入宋以后,朝廷对祠神赐封的制度逐渐完善,城隍崇拜被正式地纳入国家祀典。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使民众主体意识增强,宋代树立的城隍神带有强烈的人格化色彩。人们的城隍崇拜已经糅合了诸如善恶报应、礼仪道德等思想观念。

材料二   自明代朱元璋确定了城隍的地位后,城隍崇拜在明清时期就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更强烈的政治色彩。明清时期将祭祀神祇与官员治理地方结合起来,《明史·职官志四》记载:“布政史掌一省之政……祀典神祇,谨其时祀”。明清时期,人们赋予城隍神的职能涵盖了民众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城隍神由最初守护城池的单一功能,演变为负责整个城市的秩序平安、水旱吉凶和冥间司法等事务。民众赋予城隍神最大的权限,上到国家的政治稳定,自然中的风雨雷电,下到百姓的升官发财,民间婚姻求子,城隍神无所不管。

——摘编自邢薇薇《郑州文庙、城隍庙所存碑刻资料整理与研究》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城隍崇拜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演变趋势产生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秦始皇使得篆书成为正统,后来又出现了书写简便的隶书;唐宋书法家在隶书的基础之上抒发自己的创作灵感,艺术性这一“因子”,从实用性与艺术性之合体中游离出来。这反映出书法艺术
A.促成了文字的统一B.推动了文字的简化
C.呈现出高雅化趋势D.受制于皇帝的喜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表反映出人类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势是
人物主张
斯多亚学派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理性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彼特拉克“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
达尔文生存斗争,自然选择

①社会思想呈现宗教化趋势   ②由人本主义到神本主义   
③人文精神不断发展   ④由理性主义到浪漫主义   ⑤社会思想的世俗化趋势
A.①②B.④⑤C.③④D.③⑤
2021-08-13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高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战国前期,“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学派争论如同“水火”。战国后期,荀子提出“治国以礼为主,礼法并施”的主张,韩非子的学说兼采道家之长。由此可见,战国后期诸子学说
A.相互争鸣论战的特点B.随着社会转型走向没落
C.呈现出融合的趋势D.原本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近代中国“最重要的权势转移”逐渐完成,近代中国开始被“尊西趋新”的趋势所主导,渐渐,西学开始成为支配人们行动的主要凭借,中国士大夫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改变了思维方式,开始了对传统的新定位,结果也就导致时人眼中的传统地位大大下降。西方长期冲击的效果终于凸显,中国根本逐渐丧失,知“新”而不再求温“故”,只有破“旧”才能立“新”,近代中国社会在付出极大代价后终于开始“走出中世纪”!

——摘编自张仲民《走出中世纪·中国中心观·权势转移》

材料二   欧洲在走出中世纪的时候,曾经纷纷划定了保护性的国界和种种壁垒以利于自身的发展,而到19世纪,这些国界和壁垒已渐渐成为各国进一步扩张的障碍,于是便产生.了拆除一些不利于“自由贸易”的壁垒的想法。当然还远远不是打开国界,而是寻求一种为“自由贸易”打开通路的办法。英国首先出现了自由贸易派。这股风吹到西欧大陆,企业家、银行家们推动了各西欧国家的经济扩张。

——摘编自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走出中世纪”在思想文化上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走出中世纪”的影响。说明中欧“走出中世纪”的不同之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太宗为《晋书·王羲之传》撰写传论道:“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王羲之)乎!”并把书法列为科举取士的考量内容之一。此后,王羲之的书法,逐渐取代钟(繇)书而大行于世。由此可知,唐代书法
A.逐渐成为一门艺术B.呈现出一元化趋势
C.发展受社会环境影响D.难以超越前代水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代著名山水画家郭熙、范宽等人在绘画创作时重视对岩石的质地进行研究,同时对水的波纹、树叶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加以仔细观察分析。这表明宋代
A.格物精神影响绘画创作B.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
C.艺术形式的平民化趋势D.商品经济获得空前发展
2021-01-13更新 | 347次组卷 | 42卷引用:【市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2019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1
8 . 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对如表解读正确的是
A.启蒙运动促进了欧洲科技的发展
B.西学东渐推动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C.东西方社会发展呈现不同的趋势
D.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
9 . 东晋元帝即位,于建武元年(317年)设立了太学。教学内容也主要还是经学。这个时期经学的特点是由汉代的注重章句训诂变为注重义理,注经的特点是广采众说,自出新意,其成就超过了汉代经师。以上材料反映了
A.儒学思辨化趋势愈发明显B.儒家思想体系多元化
C.三教合流现象初现端倪D.社会生活显示出包容性
2021-05-26更新 | 21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鸦片战争后,有人批评中医不懂人体结构,管理松散,肯定西医考试录取医生,精于解剖。李鸿章则认为中西医有别,希望“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这表明当时
A.中体西用成为时代主流B.西学在中国得到进一步传播
C.中西医融合的趋势加强D.中国近代医学教育得到发展
2021-05-22更新 | 421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1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