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上述材料表明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在于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B.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C.冲破了封建的等级观念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020-08-01更新 | 616次组卷 | 50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三高二上册预习卷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复兴
2008·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
2019-01-30更新 | 1299次组卷 | 55卷引用: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 . 两汉时期,中国盛行神仙方术,当时来华的佛教学者便也风云星宿、图道运变,奠不钻习。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教学者遂以佛理附会玄学。而佛教在民间的传播,则主要借助于宣唱形式。这说明
A.中国古代文化呈现多元性B.佛教思想冲击传统文化
C.佛教具有很强的调适性D.文化发展引领时代潮流
4 . 准确的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核心素养。下列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莎士比亚在①写下《哈姆雷特》
B.马丁路德在②提出“信仰即可得救”
C.彼特拉克在③发表《歌集》
D.卢梭在④宣传社会契约论
5 . 17世纪自然科学和哲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果,使人们意识到可以将“科学革命”的精神运用到人文社会领域,能够凭理性的力量发现有关自然、人类和社会的法则,谋取世俗的幸福。这说明了(     
A.“科学革命”推动了社会思想发展B.社会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C.自然与社会领域发展规律完全相同D.迷信是科学发展的重要障碍
2022-08-03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一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导学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南方吹来春天的风,邓小平的系列讲话深刻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成为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这个宣言书是
A.“南方谈话”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九二共识”D.《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可见,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A.是近代自然科学的衍生品B.偏离了启蒙运动的轨道
C.完成了近代思想解放运动D.彰显了理性主义的精神
2020-04-15更新 | 535次组卷 | 78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三高二上册预习卷第6、7课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8 . 成书于元朝的《宋史》认为:儒家思想的精髓“道”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直到北宋,儒家的“道”方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这一变化反映出
A.佛教的传播B.道教的兴盛C.儒学的复兴D.理学的僵化
2021-03-05更新 | 473次组卷 | 17卷引用: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9 . 邓小平理论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材料一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

材料二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材料一反映了邓小平的什么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哪些特点?
(2)材料二中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哪两大根本问题?他是如何回答这两大根本问题的?
10 .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上三种主张都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遭到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2021-10-10更新 | 339次组卷 | 99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10分钟课前预习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