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18世纪,英国地方科学社团大量出现,月光社是典型代表。该社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鼓励相互合作解决技术和商业问题。成员必须为商人或专业人士,如瓦特、“英国陶瓷之父”韦奇伍德。成员还创办工厂,参观者众多,连国王都慕名而来。当时英国地方科学社团的活动
①预示着电气时代的到来   ②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③有利于将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   ④有助于形成重视科技的社会氛围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1-09-06更新 | 3769次组卷 | 33卷引用:纲要下-期中综合测试卷
20-21高二上·全国·期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时珍曾三次应试,均不第,遂弃儒学医,自1565年起,先后到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终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这部伟大的著作,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是到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编写后,李时珍为了解决出版问题四处奔波但无果而终,后其子将《本草纲目》献给朝廷,朝廷批“书留览、礼部知道”七字,就把《本草纲目》搁置一边,……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伽利略及其成果影响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581伽利略在比萨大学学医,但热衷于数学、物理学,并用怀疑眼光看待自古被奉为经典的学说
15891591伽利略对物体的自由下落运动作了细致的观察,从实验和理论上否定了统治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运动观点(重物比轻物下落快)
1609伽利略展示了人类第一架按照科学原理制造出来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并绘制了第一幅月球表面图
1637伽利略发现了月亮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动,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
1687牛顿在其理论成果上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
20世纪爱因斯坦这样评价:“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的开端!”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李时珍、伽利略两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并分析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李时珍、伽利略两人科技成果的不同影响。
2021-07-2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AB卷-人教必修3-期中检测卷(B卷提升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礼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
A.文化取向的迥异B.政治立场的不同
C.学术观点的分歧D.生活态度的差异
2021-07-08更新 | 9276次组卷 | 77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十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精神是儒家思想的集中表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古代文化注重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即人文),人与人关系的道德规范构成伦理,人与人关系的强制化构成政治,伦理政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纲领。儒学一开始便是一种佐军治国的体系,历代儒士都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已任,主张经世致用,务求实效,儒学这种作风影响到整个中国文化。儒家关心的是现实的人事,提倡以刚健有为的精神从事于人事,对天命鬼神采取一种“敬而远之”的理性态度。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意识非常强,突出地表现为对古代圣贤的崇拜和对传统经典的迷信。

材料二   自汉武帝确立儒学在社会思想中的独尊地位以后,儒家思想一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而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倡。经过千百年的强化和浸透,儒家思想不仅为统治者、知识界和思想文化界普遍接受,且深入到下层百姓思想中。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李经纬、鄢良、朱建平《中国古代文化与医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家精神能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基本精神的原因。
5 . 学习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判断下列有关清代科技发展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用支撑式指北罗盘用于方向测定
B.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C.避暑山庄、圆明园的营造展现出高超的建筑技术
D.使用铜活字印制的最大的一部书是《古今图书集成》
2021-06-15更新 | 3262次组卷 | 29卷引用:纲要上-期中综合测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从唐立国到“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孟子的地位一直处于“不著不察”之列,且少有人提及。韩愈是最先把孟子名字升到孔子之后的人,他认为孟子是唯一得到孔子“真传”的人。宋朝的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并列,《孟子》跻身于“四书”,成为了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孟子地位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A.开展古文运动的需要B.政府文化政策的调整
C.迎合政治统治的诉求D.人才选拔机制的完善
2021-06-06更新 | 661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武帝时,如何强化社会的管理成为统治者急需,董仲舒在战国后期儒学的基础上综合了法、道、阴阳等各派思想,建设了功利化的新儒学,成为社会正统思想,……在五代乱世背景下建立的宋王朝,面临着巩固政权与和谐社会的双重任务,而此时的儒学可以治国却难以治人,佛道可以治人心却缺乏规范人伦道德思想,由此理学应运而生,明清之际黄宗羲等试图从先秦儒家中寻找智慧改造儒学,正是儒学经历危机的反映。

——摘编自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

材料二   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主流思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传入欧洲的原因及其对近代欧洲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2021-06-01更新 | 441次组卷 | 120卷引用:2010年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古代中国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代,自从孔子开创以人为本的儒家,中国的思想家们,有延续,也有对立,百家争鸣,各擅胜场。秦政之时,独重法家,其他学派无不遭受压制。汉兴之初,人主与民休息,黄老之学是主流,百家也渐有传人。汉武帝以后,独尊儒学,又压抑了其他学派。一般历史,大致都如此谈。然而,如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秦汉时代毋宁是经历了一次全盘整合;先秦思想学派,如百川汇海,终于综合为中国文化的思想模式。

——摘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明代中叶以后,士大夫不再专擅学术与文化活动,于是明代后半期的文学、戏剧、艺术诸方面,也出现了浪漫精神的风气。……戏剧方面,自从元曲兴起,中国的舞台艺术进入成熟阶段。明代南曲渐盛,多为民间传奇戏,却各地有各地的地方戏。明代中叶,昆曲兴起,经过魏良辅的改革,吸收南北曲艺长处,甚至引入江南民歌小调,又经江南文人学士的帮助,昆曲遂一跃而为戏剧主流。

——摘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代各思想流派“经历了一次全盘整合”的含义以及这一整合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代后半期文学、戏剧方面出现浪漫精神风气的代表作品,概括昆曲一跃成为戏剧主流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南宋学者叶适指出:“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教事,虽工无益也;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也;立志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叶适思想相似于
A.朱熹“格物致知”B.陆九渊“知行合一”
C.董仲舒“天人合一”D.顾炎武“经世致用"
2021-05-14更新 | 26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