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中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孔子不是天生圣人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2019-03-04更新 | 115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雅安中学高二上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2 . 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评论秦朝灭亡时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指
A.人本性善,要实行“仁义”
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民贵君轻,要实行“仁政”
D.加强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3 . 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2019-01-30更新 | 2896次组卷 | 73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雅安中学高二上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4 . 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2019-01-30更新 | 1699次组卷 | 3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雅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董仲舒主张,“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下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这一主张传承了
A.孔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治国思想
C.孟子的义利主张
D.墨子的兼爱思想
2019-01-15更新 | 539次组卷 | 2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雅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让美国感到“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认为,“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材料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A.得到了美国大力援助
B.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C.打破了美国单极世界
D.实践了“科教兴国”战略
2019-01-08更新 | 394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雅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声行内轶闻》曾记录一件事:当时北京“折唱八角鼓”演员在某印刷厂演出“折唱”前,使了传统笑料垫话《反正话》来博取掌声(如“孙猴子,猴孙子”等)结果,台下的工人提出“我们不听这些对我们没有教育意义的旧玩艺”“我们开晚会不光是为了开心、取笑、滚热闹,我还要在娱乐里领受教育”。这种现象
A.说明当时文艺事业异常繁荣
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影响
C.说明传统艺术已无存在必要
D.反映了新旧文艺理念的冲突
2019-01-08更新 | 1369次组卷 | 28卷引用:四川省雅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秀、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文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这足以证明
A.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
B.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C.儒学主张和启蒙运动的精神相似
D.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2019-01-08更新 | 111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6-2017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二上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林则徐曾上奏皇帝,认为:英国以船坚炮利而称强,至口内则运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若至岸上,更无能为,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这折射出
A.先进中国人对战争形势的清醒认识
B.国人对世界的认识要有渐进的过程
C.英国政府尚未做好发动战争的准备
D.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
10 . 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再到“阶级斗争论”,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这一选择一以贯之的主题是
A.否定儒家正统思想
B.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C.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
D.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
2018-12-18更新 | 299次组卷 | 2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雅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