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019-05-29更新 | 904次组卷 | 46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由此可见,这一认识
A.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
B.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C.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D.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
2019-05-23更新 | 491次组卷 | 3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王阳明提出“良知只在声色货利上用功,酌量利害之多寡,审察人情之顺逆,务求公私两便,经久可行之策”的思想,认为致良知与声色货利等与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主张考虑利害、人情,而务求公私两便。这反映了王阳明学说
A.包含了丰富的经世致用思想
B.肯定了儒家学说的功利和事功
C.强调修身的关键是“致良知”
D.主张为人处世要学会趋利避害
2019-05-20更新 | 545次组卷 | 19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4 . 明末思想家颜元指责“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下列观点与其一致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为学从切实处下手,自不落空”
2019-05-11更新 | 552次组卷 | 26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蒋廷黻先生在评价近代某先进人物时说,革新(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与守旧(恢复我们民族固有的美德)同时举行,这是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他,就是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蒋先生接着说了下边这段话。

材料   徒然恢复我国的旧礼教而不接受西洋文化,我们还不能打破中华民族的大难关,因为我们决不能拿礼义廉耻来抵抗帝国主义者的机械军器和机械制造.何况旧礼教本身就有它的不健全的地方,不应完全恢复,也不能完全恢复呢?同时,徒然接受西洋文化而不恢复中国固有的美德,我们也不能救国救民族,因为腐化的旧社会和旧官僚根本不能举办事业,无论这个事业是新的或是旧的.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6 . 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这反映出董仲舒
A.为封建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B.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C.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D.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
2019-05-04更新 | 1127次组卷 | 45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孔子曾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孟子也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董仲舒也认为:“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据此可知,三人都
A.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
B.承认和信奉仁义之道
C.体现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治国之道
D.提升了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2019-04-01更新 | 187次组卷 | 24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 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主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出封建土地制度
2019-01-30更新 | 2187次组卷 | 45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
2019-01-30更新 | 6503次组卷 | 90卷引用:2015届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