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盛誉元杂剧:“元剧自文章上言之,优足以当一代之文学。又以其自然故,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不少。”王国维积极肯定元杂剧的主要依据是
A.元杂剧深刻体现了元朝社会的民族压迫
B.元杂剧真实记载了元朝政治黑暗
C.元杂剧反映时人的思想观念和世态民风
D.元杂剧是元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2020-01-07更新 | 186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宋明理学家们无一不以“辟异端”的态势激烈地反对佛教,但其自身的理论建构却又往往离不开自己所要反对的佛教的帮助。经过理学家们的“批判”,本来被视为“异端”的佛教的思想观念反而进入了中国正统学说的内部核心。这说明,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   
A.佛教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合流
C.佛教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D.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
2019-11-13更新 | 714次组卷 | 18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蒋廷黻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就成了这个阶段的主题。他提出回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恳途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第人领子的变法运动为第二个近代化方案,以义和团逝动或日辱逝动为第三个近代化方蒙。这些方案最后都失败了。于是他提出自己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教育、经济,而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细是不中用的。换句语说,我国到了近代要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恩,解述须史论结合)
4 . 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   
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5 .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段话表明东周时期
A.经济领域已发生较为深刻的变化
B.面临激烈的社会变革与经济转型
C.经济迅速发展与周王室权势渐弱
D.王室衰微诸侯纷争促进经济发展
6 . 鸦片战争前后对西方国名的翻译,基本是带“口”旁的音译名,如英咭咧、咪唎、咈囒哂,提到西方各国时译名通常加上:“夷”“逆”或“酋”,如“米夷”“咈囒哂夷”“法夷”;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如“美”“英”“德”“法”。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A.实现了外交的近代化
B.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
C.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
2019-06-23更新 | 118次组卷 | 16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2019-06-08更新 | 10559次组卷 | 92卷引用:宁夏固原市五原中学补习部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A.神B.自然C.人D.政治
2019-06-08更新 | 8084次组卷 | 95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2019-06-08更新 | 14931次组卷 | 208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8世纪的欧洲与17世纪时相比,虽然有相通之处,但却着实不同:后者带着对中世纪信仰的延续和对上帝的敬畏,在科学活动中追求自由的精神;前者则打破了对信仰的虔诚,终至走上“理性的法庭”。两者的相通之处在于
A.追求自由与平等
B.信仰上帝与神学
C.反对宗教的说教
D.强调精神的自由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