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12年4月,孙中山发表演说,认为马克思学说“则专论资本,谓资本亦为人造,亦应属于公有。”其目的是“为社会大多数谋幸福者也”,“斯即社会主义本经济分配法之原理,而从根本上予以解决也”。该演说表明,孙中山
A.主张从根本上消灭私有制B.反对将私人资本转为公有
C.赞同社会主义的分配方法D.拥护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
2021-02-04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名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狄德罗主张,国家应当从教会手中把教育管理的权力拿过来普及义务教育,让平民百姓都学会读书算数的本领。大量删削那些无用的古典学科.突出数物化等学科的地位,辅以文学、历史、音乐、图画等科目,大学要突出科技教育。这些主张
A.强调了科学对教育的决定作用B.否定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
C.确立了法国大革命的政治目标D.蕴含了理性主义的教育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太宗为《晋书·王羲之传》撰写传论道:“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王羲之)乎!”并把书法列为科举取士的考量内容之一。此后,王羲之的书法,逐渐取代钟(繇)书而大行于世。由此可知,唐代书法
A.逐渐成为一门艺术B.呈现出一元化趋势
C.发展受社会环境影响D.难以超越前代水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论语·为政》记载:“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这一言论
A.反映了儒家思想顽固保守B.揭示了人类会发展规律
C.强调了改革周礼的必要性D.体现了孔子克已复礼主张
5 . 有学者在中国古代农学的研究中发现: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28年)和鄂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1742年)两部书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全是王祯的《农书》(1313年)的重复。这反映了当时
A.农书作者因循守旧B.经济形态难以突破
C.农业生产停滞不前D.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代西方重大理论成就及政治事件对应简表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个具体的论题,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1-01-3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对于科学上、艺术上的是非,应当保持慎重的态度,提倡自由讨论,不要轻率地作结论。我们认为,采取这种态度可以帮助科学和艺术得到比较顺利的发展。”毛泽东的这一讲话,
A.标志着“双百”方针的正式提出B.进一步阐释了“双百"方针的作用
C.强调对科学艺术工作的态度应慎重D.意在构建社会主义的艺术意识形态
8 . 针对统治者暴政,孟子指出,“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而黄宗羲则指出,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敞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据此可知,黄宗羲对孟子思想的发展体现在
A.突出了对个别暴君的抨击B.明确了推翻君主制度的方案
C.超越了对君主个体的批判D.突破了儒家人本思想的窠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法国大革命曾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想像空间,但是,大革命经过多次反复之后,人们看到的却是一个欲望横流、道德沉沦的讽刺画面。当时有诗人写道:“为什么我从白天到晚上总是想到疯狂呢?”以下能反映这一时代特色的文学作品是
A.《十日谈》B.《巴黎圣母院》C.《人间喜剧》D.《老人与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贽反对长期盛行的轻商贱商的封建流俗,旗帜鲜明地为商贾辩护:“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赀,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抉者重,所得者末。然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安能傲然而坐于公卿大夫之上哉!”……他还宣扬典型人物和事迹来为商人正名,提出了“良贾何负宏儒”的论断。例如,他在《阿寄传》中赞扬一位市井细民不仅有经商才能,还具有忠厚诚笃的品德;在《商士传》中歌颂小商人程琼拾金不昧的美德,赞叹“孰知其事出士人之上如此也!”

——摘编自周治华《李贽的经济伦理思想与经济治理策论》

材料二   15世纪初开始,佛罗伦萨的知识精英积极肯定财富的价植被焦·布拉乔利尼在《论贪婪》中强调“贪婪”或“占有欲”是人的本能,追求财富是合乎人性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他指出物质占有欲和财富是市民生活、国家和文明的基础……“请不要给我提起那些粗俗、伪善的蠢货,他们披着宗教的外衣,四处游荡,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却向别人鼓吹贫困和鄙视物质财富……如果所有人只满足于自给自足,那么就不会有人修建教堂和宫室,一切艺术活动都将停止,我们的生活和公共事务将陷入一片混乱。”

——摘编自刘耀春《从“出世”到“入世”: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市民生活伦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经济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与波焦·布拉乔利尼经济思想的相同之处,并对后者的经济思想进行简要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