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8 道试题
1 . 伏尔泰歌颂理想,推崇文明,希望在清除迷信的“神示宗教”之后,建立起充满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这说明他
A.倡导平等博爱B.反对宗教宽容C.主张法律至上D.推崇理性信仰
2020-02-1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认为为政的关键是什么。由此推断他的治国理念是什么。

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2)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材料三 秦以来之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必弱而愚之,使其常不觉,常不足以有为,而后吾可以长保所窃而永世。……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严复《辟韩》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观点的思想来源。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袁隆平的贡献在于
A.运用科技手段为人类战胜了饥饿的威胁
B.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C.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
D.为全世界人民带来了和平和社会进步
4 . 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两人思想的最大相同之处是
A.体现封建时代人文主义B.主张民主权利
C.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D.维护君主权威
5 . 某学者指出,“百家争鸣”既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展示,又是战国时期不同学术思想的交锋,而其思想资源都来自《六经》,《六经》不仅是儒家的经典,也是战国整个“诸子百家”的思想资源。该学者意在说明
A.儒家学派备受统治者关注B.儒学思想成社会主流思想
C.百家争鸣隐含着思想统一D.诸子百家思想同源而异流
2020-01-10更新 | 123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5世纪之前的欧洲,肖像画是国王、教皇、圣人和其他社会体系中高高在上的那些大人物的专享。到了15世纪,人们喜欢将家庭成员的肖像挂在家中展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追求生活上的自我满足B.宗教改革开阔了视野
C.科技发展导致绘画水平提升D.人文主义复兴和发展
2020-10-15更新 | 46次组卷 | 23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店前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世纪西欧众多作家在“回归自然”号召的感召下,着力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奇异的大自然或远方的异域世界往往是他们寄托自由理想之所。这股文学思潮
A.反映出民族文学魅力B.寄托了理性主义梦想
C.突显了科技进步效能D.成就了浪漫主义辉煌
8 . 1895年,上海有多达三十份的报纸和杂志;1897年,天津刊发了《国闻报》,湖南刊发了《湘报》和《湘学报》等,这些报纸和杂志都为推动改革而鼓呼。下列选项中,属于“为推动改革而鼓呼”的是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兼容并包,思想自由”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9 .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这段话所体现的思想是
A.主权在民,公平正义B.三权分立,分权制衡
C.天赋人权,自由平等D.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10 . 如表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其思想简表。这反映出当时
孔子提倡“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老子提倡“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与天下……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墨子倡导“兼爱”“非攻”
孙膑强调“乐兵者亡”
A.各派均反对争霸战争B.诸子关注军事斗争C.诸子的主张渐趋一致D.民众渴求社会安定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