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这民族站得住或站不住,就要看民族自觉心的强弱何如。所谓自觉心,最要紧的是觉得自己是“整个的国民”,永远不可分裂不可磨灭。

……我们断断乎不肯自己看轻了自己。确信我们是世界人类的优秀分子,不能屈服在别的民族底下,这便是我们几千年来能够自立的根本精神。

……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会自动,自然会自立;一个人会自立,国民里头便多得一个优良分子;个个人会自立,国家当然自立起来了。

……国民志气一旦颓丧了,那民族便永远翻不转身来。……只求国民别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别要把志气衰颓下去,将来在全人类文化上,大事业正多着哩。我们今天替国家做满十岁的头一回整寿,看着过去的成绩,想起将来的希望,把我欢喜得几乎要发狂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19211010日双十节天津学界全体庆祝会讲演)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4-30更新 | 334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7晚晴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备战2023年山东历史新高考【3年真题+1年模考】精练【学科网名师堂】
2 . 春秋战国时期,很多思想家、政治家主张增加人口(如下表)。这些主张
孔子“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也。”
管仲“夫征天下者,必先争人;得天下之众者王,得其丰者霸。”
商鞅“今以草茅之地徕三普之民而使之事本,此其损敌也与战胜同实,而秦得之以为粟,此反行两登之计也。”
A.解决了当时人少地多的矛盾B.加剧了各诸侯国之间的冲突
C.体现了重建政治秩序的需要D.说明地主阶级治国思想趋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面是中国古代部分名人的名句。据如表可知,我国古代文学
名人出处名句
孔子《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陶渊明《杂诗》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论。
李清照《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A.受正统儒家思想的渲染最深B.刻意追求独特的“意境情趣”
C.表现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D.具有“文以载道”的人文传统
2022-04-30更新 | 259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5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备战2023年山东历史新高考【3年真题+1年模考】精练【学科网名师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肯定了“以教为本”,否定“以法为本”,强调“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该变革的重大影响在于
A.开启了以儒入法的历史进程B.奠定了解决王国问题的理论基础
C.助推了重视教育传统的形成D.迎来了新一轮的思想活跃局面
2022-04-29更新 | 461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02秦汉时期-备战2023年山东历史新高考【3年真题+1年模考】精练【学科网名师堂】
5 . 《开明国语课本》是1932年由叶圣陶先生用白话文编写,由开明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小学语文教科书。该教材依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小学国语课程标准编写,关注儿童生活,备受欢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开明国语课本》部分选文内容

内容主题课 文
民主观念《“为了正义和暴力决斗”》《国庆会的准备》《黄花岗》等
时政战局《初次的尝试战》《兵士和老百姓》《卖菜的老人》等
科技文化《缩地的法术》《望远镜和显微镜》《轻气球》等
传统道德《先生早》:“先生早!小朋友早!”。《坐下来》:“先生说,小朋友,坐下来”。《我讲话》:“先生说,我讲话,小朋友听”等
人物传记《项羽》《岳飞》《林则徐》等
西方名著《格列夫游记》《人山》《小人国》等

——摘编自竺欢《<开明国语课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开明国语课本》的编写特点加以阐释。
2022-04-27更新 | 254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8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备战2023年山东历史新高考【3年真题+1年模考】精练【学科网名师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13年6月,严复在中央教育会发表的演说《读经当积极提倡》中指出:“大凡一国之存立,必以其国性为之基”“至于人之所以成人,国之所以为国,天下之所以为天下,则舍求群经之中,莫有合者。”严复积极提倡读经,旨在(       
A.坚持维新派的改革方案B.积极倡导兼容并包思想
C.纠正新文化运动的偏颇D.使国人保有独立的国性
2022-04-26更新 | 332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08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备战2023年山东历史新高考【3年真题+1年模考】精练【学科网名师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老子认为“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孟子主张君主“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由此可知,两者都(       
A.认同德主刑辅B.主张顺应民意C.代表平民利益D.具有辩证意识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所示是陈独秀关于青年的论述。

论述

出处

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若夫明其是非,以供决择,谨陈六义,幸平心察之;“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敬告青年》
(1915年9月15日)

外览列强之大势,内鉴国势之要求,今日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义,第三当了解个人与社会经济之关系,第四当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

《今日之教育方针》
(1915年10月11日)

倘自认为二十世纪之新青年……青年之精神界欲求此除旧布新之大革命;第一当明人生归宿问题……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第二当明人生幸福问题

《新青年》
(1916年9月1日)

欲图根本之救亡,所需乎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视所需乎为国献身之烈士,其量尤广,其势尤迫。故我之爱国主义,不在为国捐躯,而在笃行自好之上,为国家惜名誉,为国家弭乱源,为国家增实力

《我之爱国主义》
(1916年10月1日)

根据材料中任一或全部信息,概括陈独秀设想的青年形象,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所述青年形象具体可感,说明思路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2-04-25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8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备战2023年山东历史新高考【3年真题+1年模考】精练【学科网名师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所示为老子和孔子的部分言论。二人的言论体现出(       

言论

出处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天下将自正(亦作‘定’)”《老子》
“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论语》

A.对和而不同的文化主张的认同B.儒道两家思想的截然对立
C.先秦思想家对国家治理的关注D.浓厚的个人功利主义色彩
2022-04-25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1先秦时期-备战2023年山东历史新高考【3年真题+1年模考】精练【学科网名师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5世纪,一名意大利人从希腊带回了238本珍贵书稿,受到了像凯旋的将军一样的欢迎,王子和教士们争相出价分享这些“战利品”:君士坦丁堡陷落后,数以千计被抢救出来的珍贵书册大部分被意大利人收藏。这反映出,当时意大利的文化阶层
A.担当起国际文化交流重任B.热衷于保护原始宗教典籍
C.为弘扬古典文化做出贡献D.成为本国文艺复兴的主力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