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秃头歌女》于1950年在巴黎首演时,引起人们的争论。此剧描写了一对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夫妇与他们的朋友之间的无聊对话,隐晦地表述了严肃的苦恼,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是荒诞不经的”观点。该作品强调
A.揭露社会问题B.反帝反殖精神
C.集中表现自我D.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2021-04-27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2021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尚书·盘庚》记载,盘庚认为帝王要把小民放在心中,表示“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周取代了殷商的统治,同时殷商推行的民本的政治理念被传承下来。同样,中国古代独有的社会结构,即社会关系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结成的五伦关系,社会被一层温情脉脉的血缘关系的纱幕所笼罩,保持着一种天然的“亲亲”和“尊尊”的宗法联系。汉刘邦入关中约法三章,即是争民心之举,民众不仅是统治和压迫剥削的对象,也是可利用和可借助的重要政治力量。

——摘编自陈谷嘉《中国文明起源的特殊路径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材料二 从隋末动荡中走来的贞观君臣,对于如何防止社会矛盾的激化,怀着高度的警惕,也有着深刻的认识。唐太宗曾说:“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资治通鉴》)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经过几年的实践,就出现了“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的大治局面。

——摘编自刘后滨《唐太宗如何提升民心指数》

材料三   黄宗羲不再从血缘关系看待和解析以民为本,他从人的权利与自由的政治和道德观出发,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政治主张。这是与古代的以民为本主张的本质区别,是对封建专制压迫人民,蔑视人的权利和自由的挑战,是对几千年反人道、反人性的“三纲”政治和道德的批判。

——摘编自陈谷嘉《中国文明起源的特殊路径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产生及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维护民生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发展民本思想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与传统文学作品中描写对象多为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相比,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种变化可说明
A.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学世俗化倾向
B.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带来思想解放
C.市民阶层的兴起带来小说创作的产生
D.封建制度日趋完善带来商品经济繁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春秋战国时期,无论是孔子的“复礼”,还是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民众的知识文化水平普遍提高B.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变革
C.“君权神授”思想遭到质疑D.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从春秋开始古代逐渐形成了以“仁战”为核心的武德文化主要包括“义战”、“人和”的习武原则,“师出以律”的行武方路,“精忠报国”、“唯人是保”的侠客精神。“仁、义、忠、智、勇、严、信、礼”的武德标准等。据此可知,中国传统武德文化
A.与春秋争霸密切相关B.深受儒家文化的沁润
C.主要流行于军营之中D.得到封建统治者重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是明代医学取得的部分成果。这反映出明代
时代医学家著作来源创新成果
明代初年朱櫧等人《普济方》兼采笔记杂说及道藏佛书指出骨科手术时,病人服用坐拿草、曼陀罗花各五钱,即不知痛
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博引历代各家方书指出押不庐草等有麻醉效果,虽“加以刀斧亦不知",通过亲身实践,发明临床的麻醉法
A.中医外科学理论出现重要突破B.进入中医学知识综合集成阶段
C.麻醉学成为著名医学家的研究重心D.医学发展受到尊经崇古思想的制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作为哲学家的苏格拉底,在政治上不断地追问关于正义、真理、公正的答案,他认为普通民众不具有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据此推断,他(     
A.主张“美德即知识”B.反对实行直接民主制
C.倡导“贤人”统治国家D.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2021-03-22更新 | 23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15所名校大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精准备考原创模拟(一)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出现的“风流一词,指社会风尚(风气)及其流播,并被赋予了儒家的“教化“和“移风易俗”之义,《后汉纪》《后汉书》以“风流”形容汉末党“名士”的正气、风骨及共影响。两晋时,是名士必风流、风流成为名士的要件,其主要内涵为精神、个性之美、特别是神韵、仪态之美。南朝的吴歌、西曲中,进而在梁陈宫体诗乃至唐代诗歌中,风流的意涵已指向“佳丽”的服饰声色之美.指向两性间缠绵浪漫的情爱。成为“风流“涵义的重要构成。

——摘编自牟发松《说“风流"——其涵义的演化与汉唐历史变迁》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批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3-19更新 | 243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雍乾三朝除了宣扬武功的方略外,还编写字典、韵书、类书及经书的集解,动员了不少当世的学者,从而引导了学术界的方向,形成了一个学术群体-乾嘉学派,顾炎武、戴震、段玉裁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对传统文化原典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考订和诠释,在经史子集等方面,都有不少突破性的成果和总结性的成就。乾嘉学派的许多学者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注重具体分析的方法,讲求言必有据、无证不信的态度,为由传统学术研究向近代学术研究转化提供了沟通的桥梁。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一书,形式上是对《孟子》中的主要名词进行诠释,实际上则是对宋明理学作了深层次的检讨和批判,甚至于“考据”出了“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的道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二   沙龙兴起于15世纪的欧洲,在当时指的是装扮艺术品的房间。16世纪末传入法国,最初指的是卢佛尔宫的画廊,后逐渐演变为聊天、玩纸牌和谈论文学与艺术的场所。17世纪初,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沙龙开始出现,这就是德·朗布依埃夫人的蓝色沙龙。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沙龙的话题由文学艺术转变为政治性的话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罗兰夫人的沙龙,这个沙龙被誉为“吉伦特派的灵魂”。18世纪时,沙龙发展到顶峰,这一时期兴起了众多各式各样的沙龙。诸如乔芙林夫人的哲学沙龙、莱斯比纳丝小姐的百科全书派沙龙以及内克夫人的政治沙龙等。

——据李国强《启蒙时代:法国沙龙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嘉学派出现的历史原因,并概括其学术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沙龙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有学者指出,我国古代某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A.儒家思想已成主流B.已出现了高度集权局面
C.天命观念影响深远D.带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
2021-03-03更新 | 234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梧州市2021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