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6 道试题
1 . 在向西方学习,挽救民族危亡的过程中,形成了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或称激进民主主义者,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革命)等不同的政治派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派别主张
西洋人因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采法俄日”“行宪法”“开国会”,君主“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1)分别指出材料中①②③所属的派别及其领导的重大历史活动。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革命派所领导的活动的历史意义。
2021-12-1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博文国际学校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亟需象征性领袖的现实,使天与君主凸显了他们的绝对地位。知识阶层一方面在民族、国家成型过程中不得不凸显君主的象征作用,一方面又恐惧再度出现秦代君主专制权力无限扩张,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局面。于是,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利更加无限的天。这样,知识阶层就能够又一次代天立言,拥有一些与政治抗衡、对君主制约的权利。

——摘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20 世纪初,有人指出,今之忧世君子,睹神州之不振,悲中夏之沧亡,则疾首痛心于数千年之古学,以为学之无用而致于此也。1912年底至1913年初,民国教育部公布《大学令》和《大学规程》,将大学分为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正式取消了大学经学科。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儒学的积极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儒学地位变化的背景。
2021-12-1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顿(力学)体系花了五十年左右的时间,获得了普及,导致一种伟大的智力自满。对人的能力从未有过那么高的信心。

启蒙思想家们相信,如果牛顿可以发现主宰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的话,那么用他的方法,他们也可以发现主宰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摘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等

材料二   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摘编自许知远《转折年代:美国著名学者艰中的世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牛顿力学体系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伦敦居民这种现代生活出现的技术条件,并简述这一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的学校教育……教师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形成了“官师合一”的局面;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举行祭祀、飨射、治历、望气、布政等日常国事的场所……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基础逐渐瓦解……对士的需要激增,于是平民中涌现出一批新的士,士也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士阶层的壮大为私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师资条件……私学是由私人授徒办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局势的巨变和民间学术文化的发展,又有许多哲人、学者投身于教育行列,专以一家之言立教。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自由讲学,各具特色;成为诸家学派的基地;是参议时政的论坛……游学列国,进行学术传播和交流。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西汉初年的景帝时期,出生于今安徽的文翁来成都任蜀郡守,他“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汉书·循吏传》),遂将教育文化事业放在首位……选拔青年人亲自进行教育,并派到长安去学习数年,学成之后用作各级官吏,带动各地的教化……在成都开办学校,校中学子在课堂之外还必须经常到各地有所实践。一段时间之后,效果大显,人才辈出,风气大变。“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汉书·循吏传》)

——摘编自袁庭栋《天府的记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学校教育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初年文翁兴办教育的特点及其贡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
2021-10-20更新 | 172次组卷 | 53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亲爱的女士,我说我们曾经多少次消受甜蜜的接吻、热情的拥抱、以及同床共枕;就光是我能经常瞻仰你们的丰采、娇容、优美的仪态,尤其是亲近你们那种女性的温柔文静,……因为凡是有理性的人都会说:我爱你们,就跟别的男人爱你们一样,是出于天性。谁要是想阻档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二   宗教改革,是一次人类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是一次人类心灵争取自治权的尝试。

——基佐《欧洲文明史》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马丁路德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之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之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1)材料一表达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什么样的生活观念?这种观念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椿年在《从信仰到理性: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一书中指出,城市的生活与农村不同,市民脱离了土地,以经商和手工业为生,不同的生活状况,必须养成新的习惯,逐渐形成与传统的价值观念相抵触的心理状态。市民心理拥有这样出些特征:善于创新,因为如果因循守旧,不提高产品质量就会在竞争中失败:重视自由,因为没有自由就不可能携带商品走南闻北;敢于冒险,因为害怕漂洋过海,商品就缺乏广阔的市场:主张宗教容忍,因为不敢和异教徒接触,必然会失去可观的利润:重视理性,因为对行情、国情的估计不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不作冷静的、理智的分析,就会遭受破产;崇拜财富,因为财富给他们带来了荣誉和地位;要求享受,因为财富的增长,使他们有可能享受生活的乐趣。变化了的心理状态要求相适应的,新的文化人文主义是对市民思想的提炼和升华。

——夏辉辉《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古代近代史》

材料二   明末顾炎武编纂的《肇城志》,这样记载安徽南部徽州地区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贾人娶妇数月则外出,或数十年,至有父子邂逅而不相认识者。大贾辄数十万,则有副手,而助耳目者数人。其人皆铢两不私。故能以身得幸于大贾而无疑。他日计子母息,大羡,副者始分身自为贾,故大贾非一人一手之力也。他俗习懒习赚,有故无副,则贾不行。其数奇贩折,宁终身漂泊死。羞归对妇人也。男子冠婚后,积岁家食者,则亲友笑之。妇女亦安其俗,而无陌头柳色之悔。

——《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概括意大利市民阶层的心理特征,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与纳徽商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比较意大利市民阶层和中国徽商在思想上的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2021-09-14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0届高三三诊文综历史试题
8 . 工业革命在带来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世界格局和艺术等多方面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交通革新是开启与构建近代交往体系的重要力量,它运载的、交流的不仅是货物、人口,还有思想观念的碰撞和交流。不同地区之间交往的发展,使得原本封闭、落后的地区也接触到了先进文明,面对先进文明﹐隔绝的地区无法再使自己孤立起来……这就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这种扩展和深入,直接影响了全球历史格局的演进。

——摘编自约翰·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中卷)》

材料二 ―19世纪的欧洲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业革命与科学技术相互促进,物理、化学、艺术等都达到了新高度。在光学发展的推动下﹐艺术家们……根据“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理论进行着艺术实践﹐他们依据不同的光线忠实地在画布上创造出符合物体真实的色彩变化。

——据李建群﹑邵亦杨《外国美术史》整理

材料三 不能说天下大势不存在,或者不可预测。波兰银行家布洛赫在1898年出版了《未来战争的技术、经济和政治诸种方面》,他预测堑壕战争的军事僵局将导致长久冲突,而这种冲突必须付出的经济和人力代价﹐将使交战国陷入耗竭或社会革命。这本书迅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但是对军事计划却没有任何影响……使欧洲陷入大战的,是当时的国际形势。随着全球性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日益尖锐的竞争加强,这种国际游戏所下的赌注也与以前大不相同。

——摘编自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工业革命造成的交通运输进步,并从生产组织形式和科技进步的角度,说明世界一体化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提供两点认识供你选择其一进行探讨:①对“光与色”的对比观察中,不同流派的艺术家创作出了大量艺术品,试从绘画风格演变的角度,指出19世纪的这两大流派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②对光的认识,不同时期有所不同,试以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研究成果为例,简述其有关光学的科学成就。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战导致“交战国社会革命”的具体表现,分析当时国际社会“长久冲突”的原因。
2021-09-1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中国画是一门综合艺术。观察材料一的画作,判断作品的朝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类画作的特征。
(2)照片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观察材料二的照片,列出照片所包含的两条历史信息,据此简要概括这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特征。
10 . 儒家思想产生以后,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发展和演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此外,儒家的思想家们还提出了“众恶之,必察焉;众妤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材料二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的领域,他的大一统的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上)》

材料三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再现,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代初期,皇权同样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进行垄断和遏制。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分析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过董仲舒改造后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