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黄帝内经》以“阴阳”为其解说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法则。在此基础上,《伤寒杂病论》系统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和发展阶段,确立了辨证施治方法。这说明中医
A.具有其内在逻辑体系
B.立足唯物主义观念
C.坚持道家的理论基础
D.重视经验体系建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与普罗塔格拉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许多哲人都把人的概念指向公民群体。亚里士多德不把奴隶看做人,而把人的内涵理解为理性、城邦与自由。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篱是从希腊城邦解体开始的。据此可知,以下对古希腊对人的认识解读合理的是
A.从理性和政治的角度重视人的价值B.忽视了道德的作用
C.第一次将人置于世界的中心位置D.夸大了个人作用
2020-08-20更新 | 685次组卷 | 2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说:“工匠传统与学者传统的结合,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伽利略的科学工作就是这一传统结合的典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伽利略
A.非常注重于实验测量B.重视严密的逻辑推理
C.兼顾实验事实与逻辑D.做出了众多科学发现
2021-04-24更新 | 208次组卷 | 25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历史概念的变迁。

“西方”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含混而不确定的概念,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汉书·西域传》提及西域,包括西域都护府管辖下的今新疆地区,以及大月氏(中亚古国)安息(西亚古国)等广大地区。《后汉书·西域传》提及的范围扩展至大秦
宋代开始出现“西洋”一词。元代《中庵集》曾提到“西洋”,后人考证是指印度洋沿岸的国家。元代《冀越集记》称:“广州舶船出虎头门始入大洋……西洋差远,两岁一回”
清初,张潮的《昭代丛书》中收入了来华传教士南怀仁编写的《西方要纪》一书,称:“西洋总名为欧罗巴,在中国最西,故谓之大西”
1918年陈独秀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一文中说:“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应该尊重民权,法治,平等的精神……相信科学是发明真理的指南针”
1972年周恩来与尼克松会谈时说:“国际上都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铁板一块,西方国家也是铁板一块。现在我们知道了,情况并非如此”


阅读上述材料,对中国人“西方”概念的变迁进行解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韩非子和卢梭的)信仰大同小异,但一个主张君主专制,通过限制臣子的权力,进一步否定人民的权力;一个主张民主政治,通过各种代议制赋予臣子一定的权力而恢复人民的自然权利,这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两条道路,从中是不是可以说明人类信仰实现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千差万别的信用路径呢?

——郭生祥《韩非子和卢梭:国家信仰的两种解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类信仰实现的道路”提出一个观点,并对该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6 . 如图是汉字“丁”的演变图,对“丁”的演变过程解读合理的是
A.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B.体现了印刷技术的进步
C.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D.总体的趋势是由繁到简
2020-08-0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时期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解读
世纪意大利哲学家皮科意志自由论人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
世纪法国思想家蒙泰涅认识自由论迷信和宗教狂热是科学的敌人
17—18世纪荷兰思想家斯宾诺莎思想自由论想方设法控制人心的政府是暴虐的政府

——摘编自刘亚敏《学术自由概念的诞生和初步发展》

A.人文主义内涵不断丰富B.工业化时代呼唤民主政治
C.自由主义逐渐成为主流D.政府的言论控制日趋解体
8 . 1970年新华社电:“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这一成就是建国以来国家重视科技的结果B.新华社分析的原因客观、正确
C.“文革”时期我党的工作重心是发展科技D.此成就是中苏友好关系的结果
9 . 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摘编自刘亚敏《学术自由概念的诞生和初步发展》

A.人文主义内涵不断丰富B.工业化时代呼唤民主政治
C.自由主义逐渐成为主流D.政府的言论控制日趋解体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示意图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9-01-30更新 | 5279次组卷 | 7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