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9 道试题
1 . 胡适在《白话文学史》指出:“一切新文学的来源都在民间。民间的村夫农妇、痴男怨女、歌童舞妓,弹唱的、说书的,都是文学上新风格的创造者”;“《国风》《九歌》、乐府诗等都来自民间……词起于歌妓舞女,小说起于街上说书谈史之人。”据此可知,胡适强调
A.新文学具有平民化特点B.新文学应与工农相结合
C.新文学是旧文学的异化D.新文学利于文化的下移
2021-12-29更新 | 37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过关测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饱受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对反对帝国主义的号召,感到振奋而有意义。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搞社会主义,“才能救济中国的危急及不独立”,才“可以和世界革命合流”。学者张岱年等认为:“中国文化中本有悠久的唯物论、无神论、辩证法、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的传统,有大同的社会理想,因而马克思主义很容易在中国的土壤里生根。”毛泽东曾指出:“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近代历史证明,以俄国马克思主义为中介,使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摘编自张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分析》

材料二   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的深层指向,是努力取得作为一个国家真正参与全球化所必需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只有真正解决民族独立问题,真正参与全球化才有可能。没有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全球化,只能是殖民化的全球化。邓小平同志在深刻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得失成败的历史经验,透彻分析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思想。他敏锐地认识到:对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要发展生产力,就只有打开国门“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参与全球化过程。他一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认为市场经济或者计划经济并不是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主要标志。

——摘编自龚星其《全球化历史进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的理论成果。
简答题 | 适中(0.65) |
3 . 主张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哪些?
2021-12-2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3问题导学-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延聘新文化运动领袖如陈独秀为文科长,聘胡适为教授,同时请来思想守旧而有真才实学的刘师培、辜鸿铭担任教授。此举表明蔡元培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B.践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C.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D.努力创建世界第一流大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报道,机器人在2013年4月四川芦山地震灾后的排查工作中发挥了显著作用。4台飞行机器人共排查了6个乡镇,获取了近50平方千米震区的空中信息,排查了高层危楼50余栋,大大提高了国家救援队灾后排查救援的工作效率。材料说明
A.人工智能技术首次应用在地震救灾中B.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取代人工救灾设备
C.人工智能技在救灾中发挥了主导作用D.科技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19年,吴虞在读完鲁迅的《狂人日记》后写了一篇《吃人与礼教》,发表在《新青年》上。他痛声疾呼:“甚么“文节公”呀,“忠烈公'呀,都是那些吃人的人设的圈套,来诳骗我们的!”由此可知,当时
A.文学革命激发创作热潮B.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反对专制成为大众呼声D.传统伦理道德遭到批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恩斯特·迈尔于1972年在《达尔文革命的实质》中将达尔文的进化论与启蒙运动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列,称其为一场影响深远的革命。这主要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
A.奠定了近代生物学的基础B.否定了基督教神创论学说
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D.展示了生物界演变的历程
8 . 陈旭麓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人从孔子儒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追求个体从大家庭中冲决出来取得自由平等独立的权利和地位。对材料中作者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实现了自由平等B.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
C.新文化运动抛弃了传统文化D.新文化运动否定了专制暴政
2021-12-20更新 | 326次组卷 | 3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必修3)-第16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备作业)
9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主要是两次重大的“变身"决定了西方今天的世界地位。第一次变身,是在1618 年至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中完成的。经过这场长达三十年之久、血腥惨烈的多方混战,西方国家从宗教共同体变身成为了民族共同体……第二次变身,则是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美国主导的“泛美利坚和平"之下,西方国家从政治共同体变身成为了经济共同体。在这样一个理解框架中考察中国,可以看到,中国实际上也先后完成了这两次变身,但用了远比西方短得多的时间。大体上,第一次变身是由毛泽东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就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在中国的最终实现;第二次变身是由邓小平领导的,今日中国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简言之,如果说近代以来这个世界只有两条硬道理:第一个是“问题不在宗教,而在民族!", 第二个是“问题不在政治,而在经济! ”。那么,西方做对了,中国也都做对了。而相比较而言, 中国花了小得多的代价。

——摘自文扬《从世界近代史看中国的成功》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点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0 . 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中央召开的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了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政治属性。“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任何进步的、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不能不考虑作品的社会影响,不能不考虑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这就要求文艺创作必须坚持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既定方针B.以服务经济建设为根本导向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D.肃清“反动学术权威”的遗毒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