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一定的社会文化是为一定的政治服务的,文化往往也成为政治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曾以政治手段强制推行思想文化上的统一,这种做法客观上对建构新的国族意识起到了不自觉的作用,但毕竟这种粗暴的做法无法长久。汉承秦制,在秦朝统一六国族属的基础上尽力开拓边疆,域内所需整合的对象更多。然殷鉴不远,自然不能重蹈覆辙,于是把关注点放在了文化的层面之上。要建立文化上的认同感,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借鉴周朝的礼乐制度。孔子以及儒家学者接续了历史文化传统,六经典籍作为三代损益的历史文化精神和信念的代表,是合理秩序和价值、信仰的源泉,天下大一统以及合理政治操作的理据亦源于此。以儒家为核心进行整合、建构新的国族意识理所当然。

——张宏斌《秦汉国家形态建构中的儒教因素》

材料二   作为宗教,佛、道两教虽然具有使人们排遣精神苦闷、消弭死亡恐惧的作用,但是在遇到如何规范现实世界的社会秩序和处理具体社会问题时,则又不能与儒学抗衡了。儒学的尊君、礼制等级和忠孝思想有助于维护君主的权威,其德治教化学说更是君主政治的修饰和补充。……儒学重入世,强调治国安邦、建功立业,倡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这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文化精神,是佛、道两种宗教文化所不具备的。随着社会的不断稳定和统一趋势的形成,这种精神日益显得不可或缺。正因如此,儒学虽然式微,但仍能够生生不息,并在十六国北朝时学术地位不断上升。

——曹文柱《略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结构的更新》

材料三   今之称西人者,曰彼善会计而已,又曰彼擅机巧而已,……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则自由与不自由异耳。中国人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

——严复《论世变之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秦汉国家形态建构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文化格局呈现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传统文化发展价值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博士,起用好儒术的田蛤为相。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各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王阳明)在南赣建立起一种乡村民众的自治组织“乡约”,并亲自撰写了约规,即《南赣乡约》。阳明的乡约模式强调乡约格物致知,即格心中之物,而同时见诸行动。……《南赣乡约》颁行以后……赣县“人心大约淳正,急公输纳,守礼畏法……子弟有游惰争讼者,父兄闻而严惩之,乡党见而耻辱之”。

——《王阳明“知行合一”与〈南赣乡约〉》

材料四 阳明论政,大略以孟子《礼运》为蓝本。虽足针砭专制,究非真出新创。……至宋元之世,儒学化为理学,理学又专尚程朱。……末学弊极,浸至是非以孔子为权衡,纲常致个人于桎梏。……阳明继起,乃明揭思想解放之赤帜,发为学贵自得之论。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提升儒学地位的措施。根据材料二,概括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三,分析《南赣乡约》颁行的社会价值。材料四认为王阳明的思想贡献有哪些?
2022-10-2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14年,维萨里出生于佛兰德。曾先后在巴黎大学和卢万大学学医。巴黎大学当时是古希腊解剖学盖伦的著作重新流行的中心……1537年,维萨里来到帕多瓦大学,这所大学在医学和科学方面处于领先地位。23岁时,维萨里始任帕多瓦大学的外科学和解剖学讲师,他是第一批亲自进行公开人体解剖的大学解剖学讲师中的一个。维萨里是使用视觉教具进行解剖学教学的开创者之一。1538年,他出版了一套由六幅详尽的解剖图组成的图集,这些图基本上遵循盖伦的解剖学理论,出版后非常受欢迎。1543年,维萨里出版了他的杰作一配有丰富插图的《人体构造》。《人体构造》对人体做了前所未有的详尽描绘。它是第一部按照逻辑顺序展示人体的著作,即从骨骼开始,由内向外展示,这跟中世纪的解剖学教材相反。在盖伦所处的时代,人体解剖是被禁止的,盖伦的解剖学知识来自动物解剖。与此不同,维萨里进行的是人体解剖。他指出传统理论即盖伦在人体解剖学方面的许多错误。《人体构造》一书频繁重印,成为一本解剖学标准教材。书中的插图特别有影响力。在出版《人体构造》的同一年,维萨里离开帕多瓦,成为查理五世的皇室医生。这使他结束了他的大部分原创性科学工作,1564年,维萨里去世。由维萨里建立的帕多瓦解剖学传统最终随着帕多瓦培养出来的英国医生威廉哈维发现血液循环而达到高潮。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世界大历史15711689


(1)根据材料,概括维萨里对医学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萨里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宋仁宗 (1022~ 1063在位)时期,面对社会挑战,许多士大夫萌发了强烈的忱患意识,便由佛老的虚无本体之学转向以气为本体的实体之学,崇尚词赋的浮华之风转向“明经致用”的经世之学。宋儒针对“重义轻利”的思想传统,大力提倡“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经济之士必先富其国”,不管是“庆历新政”,还是“熙宁改革”,都是在实学理论指导下进行。明清思想家将实学推向高潮,地主阶级革新派和新兴市民阶层,构成了实学思潮高涨的主要社会基础。他们在明王朝覆亡的痛苦中,反思晚明理学的空疏实质。顾炎武强调学术一定要从经书和实际生活中得来,强调学者一定要去关注那些事关国家兴衰治乱之源和生民根本之计的问题,后来乾嘉学者进一步将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发扬光大。梁启超指出“有清学者,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饶有科学的精神。”

——摘编自葛荥晋 《论宋代实学》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实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实学发展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的教育体制,基本是一种官学和私学相结合的体制,官学是主体,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私学也有所发展,但要受到官学兴衰的制约。中央官学体系除为贵族服务的“六学二馆”之外,朝廷的有关部门还办有各类专业附属学校,如太医署、太仆寺、太乐署、太卜署就分别附设有医药、兽医、音乐、卜筮之类的专业学校。唐朝官学达到极盛,史称:“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俄而高丽及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等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于国学之类。儒学之胜,古昔未之有也。”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通史・隋唐五代卷》

材料二  194912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教育应着重为工农大众服务。19515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毛泽东提出“用马列主义的思想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教育人民,是我们党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任务”。19519月,周恩来向参加京津两市高校教师学习会的3000余名教师作了专题报告,要求知识分子“从民族立场进一步到人民立场、更进一步到工人阶级立场”,要为人民服务。195110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全会上特别指出:“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是我国在各方面彻底实现民主改革和逐步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条件。”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教育体制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建国初期我国培养知识分子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种培养产生的重要影响。
2022-12-1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一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铸就了中华民族高度的文化认同。虽然大一统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但西周礼乐制度所传达出的学术服务于政治的社会理念,直接促进了大一统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正是兴起和发展于这样一个礼乐渐坏的时代背景之下,故而重建大一统的社会秩序成为各家共同的思想核心。法家在诸子百家中主张按照法度和规则管理社会,这一思想在礼乐制度进一步被破坏的战国时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为秦国的强盛奠定了思想和法制基础。

——摘编自初婉琳《浅析先秦时期的大一统思想》

材料二  董仲舒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的大一统思想是在汉初社会危机加重、阶级矛盾尖锐的历史背景下,为迎合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政治和缓解社会矛盾的需要而形成的。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社会新秩序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同时,对中华民族大一统观念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奠基作用。

——摘编自段有成《论董仲舒大一统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及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夏商时期到秦朝时“大一统“思想的发展过程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历史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科技成就走在世界的前端,法国汉学家谢和耐称它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时期,在数学、传统医学、传统天文学、法医学、传统农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政府推动出版了一系列的科技作品如《梦溪笔谈》《圣济录》《洗冤集录》《统天历》《农书》等。四大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用于军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促进了科学知识的传播。李约瑟博士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以罕见的篇幅来讨论朱熹的科学思想。

——摘编自刘芹《儒学与中国古代科技——以宋明为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并结合知识分析宋代科技发达的原因。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来“西学东渐”简表

阶段时期“西学东渐”简况
第一阶段18401860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
第二阶段18601895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并借助“体用”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内,它进一步冲破了“夷夏大防”的藩篱,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开辟了道路。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第三阶段18951900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 个,新式学堂17 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整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人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和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儒学继承了商周时期的民本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希望统治者实行仁德之治,善待、关爱民众。同时,他主张富民、惠民,提倡“仁者爱人”说。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继承了孔子的理论,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观点。和谐思想是儒家思想中又一个核心理念。孔子提出“身”“家”“国”相统一的和谐关系,即“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通过修身、齐家、治国的顺序,达到“天下平”的目的。孟子主张“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强调了和谐理念中的善治和秩序良好。荀子积极倡导公平正义的社会风气、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其政治和谐思想的核心是“隆礼重法”,他把“和齐百姓”、人民安居乐业视为治国安邦的重要基础。

——摘编自李森《论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中的和谐发展思想》

材料二   刘邦统一天下后,国家残破、经济凋零,内有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控制着大片土地和大量人口,外有北方强敌匈奴伺机骚扰。这种局面决定了刘邦在建国之初,既不能用法家思想治国,又不能用儒家思想安邦,只能选择黄老之术。汉武帝即位之日,正是西汉国力雄厚之时,汉武帝好大喜功的个性,加上国力允许的客观条件,决定了他对内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政体,对外勤用兵,征讨匈奴以除边患,同时开疆拓土。为了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国家必须从多方面转轨变型,而这就需要一个权威的思想作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其政治任务服务。黄老之术“出世”的性质和“无为”的取向,与其政治抱负处处相左,于是他必然要以新的思想取而代之。

——摘编自樊海永《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学的核心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统治思想的变化及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教育发源很早,夏朝就有了称为“序”的教育机构。西周形成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开始了后世官学与私学并存的局面。秦朝禁止私学和“焚书坑儒”,使普通教育受到很大摧残。汉代在长安设“太学”并开始“以儒取士”。隋炀帝杨广开创进士科考,唐至宋不断完善科举制。元代在普通国子学之外设立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促进了多民族文化发展和交流。明清以理学为正统,把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大兴“文字狱”。由于控制加强,书院制发展到清代就完全官学化了,导致古代中国教育之路越走越窄。

——摘编自刘瑛《中国古代教育变革大事、特点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教育的特点。

材料二   1905年陈独秀到安徽公学任教,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到五四前后他的教育事业达到顶峰。五四前期(19161919年)他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个性主义,认为当前的要务是塑造新一代的国民:“欲图根本之救亡,所需乎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见所需乎为国献身之烈士,其量尤广,其势尤迫。”五四后期(19201923年)陈独秀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教育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他强调教育应建设在社会的需要上面,学校应破除“闭关主义”,向全社会开放。

——摘编自郭秀文《从专注个人到重在社会——陈独秀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的演变轨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前后陈独秀教育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至2018年前),邓小平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方法上要适应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参加的劳动要与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相适应,避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要考虑近期生产建设要求,更要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专家和劳动后备军。自此,我国学校劳动教育开始从以往偏重体力劳动转向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从以往单向度适应现有生产劳动水平转向面向未来引领劳动发展;从重劳动转向重教学、重实践。服务学生素质发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这一时期劳动教育的主旋律。

——摘编自刘向兵、曲霞《党史百年历程中劳动教育的功能及其实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时期劳动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其原因。
2022-11-18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中的三个人物分别属于哪个学派?分别指出孔子、老子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