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魏初年,地方官吏多为武人,又没有俸禄,劫掠、贪赃之风盛行,流民聚众反抗频频。孝文帝时,官员考课制度确立。依《尚书》确定“三载一考”原则;将前代笼统的“仰列殿最”细化为三等七品,政绩优劣皎然有别;“考即黜陟”,“上上者迁之,下下者黜之,中者守其本任”。外考令明文规定:“每岁终,州镇列牧守治状,及至再考,随其品第,以彰黜陟”,“治状”主要包括劝课农桑、流民归附、开建学校等多方面政绩。五品以下中央官员的考课由尚书负责,五品以上的则由孝文帝“亲与公卿论其善恶”。

——摘编自戴卫红《北魏考课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时期官员考课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官员考课制度的作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宋经历70余年,至宋仁宗时积弊日深。庆历三年,宋与西夏交战接连失利,西北形势紧张,仁宗遂启用范仲淹,并多次督促其改革弊政,更新时局。范仲淹从改革吏治入手,朝廷颁布了新的贡举法。新法要求“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属部官为教授,三年而代;选於吏员不足,取於乡里宿学有道业者,三年无私谴,以名闻”“士须在学习业三百日,乃听预秋试”。改革专用辞赋和墨义取士旧制,着重考试策论和经义。新法历时极短,一年即虚,但各地州、县学纷起,使“学校之盛,俾于汉、唐矣”。庆历八年,又有官员向仁宗提议恢复范仲淹改革科考的措施,意在减少冗员。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新学知识,简述范仲淹改革科举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中新贡举法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文部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摘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付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材料二199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预计我国199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0%,将迈进老年型国家的行列。1991年中国劳动部组团专项考察日本等国的养老金制度。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民生工程建设吹响号角。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摘编自《中国社会保障》1996第8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金制度的成功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制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背景。

2018-08-2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8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15年,英国政府为了维护国内的谷物价格水平和土地贵族的利益而颁布了《谷物法》,规定国内市场的小麦价格每夸脱低于80先令时,禁止进口外国谷物。这一规定引起社会上的不满,工人阶层在高物价下生活困苦,工业原料和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使英国工厂主比其外国竞争者处于不利的地位,越来越希望得到完全彻底的贸易自由,实现彻底的“自由放任”。

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中一批激进派议员成立了一个“反谷物法同盟”,他们出版书刊、小册子,散发传单,召开群众会议,进行宣传演说,因此吸引了大批工人成为他们的坚定支持者。他们最有效的策略是。通过筹集大量资金,选出事先议定好的支持同盟纲领的议员。经过多年斗争,1846年议会通过了废除《谷物法》法案。

——摘编自刘成《英国度除<谷物法>刍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废除《谷物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废除《谷物法》的影响。

2018-05-28更新 | 82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漕运指利用水道调运官粮的一种专业运输,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黄河流域变得凋敝不堪。除了藩镇之外,唐军在平叛过程中,一些将领的权力扩大,独霸一方,甚至与唐中央对抗,这使得“漕运阻绝”。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决心整顿漕运,户部侍郎刘晏经过考察,对漕运进行了重大改革:疏浚渠道、以通航运;以盐利雇人运输,“不发丁男,不劳郡县”;创立漕运的奖励制度等。经过改革,江淮漕运物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师。刘晏提出并实行的这一套漕运制度,在安史之乱后为挽救漕运的中衰起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潘镛《中晩唐漕运史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漕运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漕运改革的意义。
6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3年7月28日政府颁布《地税改革法令》和《地税改革条例》,宣布在全国实施地税改革。《地税改革条例》的内容要点有四。(1)地税的标准:课税的基准不是石高(即收获量),而是土地的价格(地价);(2)地税的税率:税率与丰收、歉收无关,以地价的3%为定率;(3)地税的形态:不是纳物(纳米),而是纳钱;(4)征税的对象:纳税者不是土地耕作者,而是土地所有者。               一摘编自《日本通史》
材料二 据统计,在1873年到1881年的九年里,共发生了305次农民暴动。其中在1873年最为集中,而且以同年在福冈县发生的农民暴动规模最大,有30多万人参加占暴动的农民冲击政府部门和邮电局,捣毁富豪的住宅以及高利贷者的钱庄,要求免除三年地税和停止建立学校,反对投机商人,反对征兵制。面对如火如荼的农民暴动,明治政府不得不在1877年1月将地税下降到地价的2. 5%,并规定村税不得超过地税的五分之一。                                                                             一摘编自《日本简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地税改革有何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说明导致材料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16-11-21更新 | 9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登基仅一个月,雍正即敕户部全面清查钱粮亏空,“凡有亏空,无论已经参出及未经参出者,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如限满不完,定行从重治罪”。很快,中央成立了专门负责清查的机构——会考府。雍正派他最信任的十三弟怡亲王允祥主管,告诫他要认真办理,“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清查,朕必亲自查出”。对查出的贪官,雍正给予严厉的经济和法律制裁。为了使赃官无处遁藏,雍正常常采用抄家的办法,让贪官退出赃银,归还国库,为避免贪官转移和隐匿赃物,往往对官衙和原籍宅第同时抄检。对已经离任的官吏,一样清查到底。

在打击贪官污吏的同时,雍正极力提倡官吏廉洁奉公的德行操守,戒饬官吏要“以循良为楷模,以贪墨为鉴戒”,提出“操守清廉乃居官之大本”。对操守廉洁,秉公执政的官员予以提拔和重用。

此外,他通过广布耳目、扩大使用密折制度等方式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他的这些措施相互补充,切中时弊,收到良好效果。故雍正一朝,吏治相对清廉,向来为史家所称道。

——摘编自黄云《简评雍正的吏治整顿》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吏治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吏治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指出对当今廉政建设的启示。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天津条约》第50款条文规定:嗣后英国文书,具用英文书写,仅在三年之内,可以附有汉文配送。这样的条件下设立的新式学堂创设之初是为了解决清政府需要“通事”和“译员”的当务之急,在此目的下京师同文馆的课程侧重于“西文”和“西艺”,并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了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洋务派所兴办的新式学堂都由于洋务派官僚在进行洋务实业运动过程中根据需要而设立,由各地方政府官僚进行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经费由地方政府官僚自行解决,中央政府没有形成统一的经费保障政策,这就使得经济落后的地区,新式学堂难以设立,并且所设立的学堂规模也较小。
材料二        1871年,明治政府创设文部省。1872年,制定出《学制》。《学制》第一章至第七章将全国划分为八个大学区,每区设一所大学,每一大学区分为32个中学区,每中学区设中学一所,每一中学区分为210个小区,称为小学区,每一小学区设小学一所。第五十二章规定,学生如缴纳学费有困难者,可以借贷,但学成后要分期偿还或出具保证书,以为官方义务供职的方式偿还(离校5年后分期偿还,如因病死亡则免还),这就给贫困学生就学提供了经费的保障,有利于普及教育的开展。明治维新教育改革重视对儿童文化教育,使得小学入学率迅速上升。1873年,小学入学率为28.1%,1899年达到70%,1905年达到96%。1907年,虽然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六年,入学率并没有因此下降,而是上升到98%,1925年,更达到99%,几乎是百分之百。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茂波《洋务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教育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9 . 材料   所谓度田,就是清丈土地,包括核实户口。……在王莽末年,广大农民通过战争的暴力手段,从地主手中夺得了大量的土地,不少人还挣脱了封建束缚而获得人身解放。……刘秀在公元39年下令度田和检查户口……度田不仅要度农民的土地,而且也要度豪强地主的土地,郡县官吏大多是豪强地主,他们当然不愿意如实丈量土地,呈报户口,损害自身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像河南、南阳等地区,度田官吏都知道“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的道理,根本不敢如实度田。那些既非“近臣”,又非“近亲”和豪强地主,也凭借财势和度田官吏勾结,大量隐瞒土地。同时,度田官吏还尽量把地主的租税负担转嫁到农民头上,不仅丈量他们的小块耕地,而且连住宅村落也丈量在内……刘秀知道度田不实的情况后,对舞弊官吏进行严厉惩罚,大司徒欧阳歙、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皆下狱处死,并重申严格检查田亩和人口。……这样,刘秀实行度田,引起两种性质不同的反抗。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刘秀实行度田的背景及目的。
(2)材料中“两种不同性质的反抗”指什么?分析其反抗的原因。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法)都或多或少地收到了成效:农田水利法的推行,不但使各地都大量兴建疏浚了陂塘堤堰等水利灌溉工程,而且修治河北诸河,使其大致都能循河道流行,所出“退滩地”及用河中泥沙溉淤的土地多达四万余顷………。每年增收的谷物也达数百万石。……募役法的推行和差役法的废除,使得一大批“力田之民,脱身于公”,回到农业生产岗位上去,使尽可能多的人能够“尽其力”,自然也就使得尽可能多的土地能够“尽其利”。——摘编自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材料二监开封安上门的郑侠是王安石一手提拔的,入京任职时曾对安石直言青苗、免役、保甲、市易诸法的弊病,安石不答。……变法派中,除王安石个人操守尚无非议,吕惠卿、曾布等,个人品质多有问题,有的当时就被视为小人。陆佃向王安石反映放青苗的官吏收受贿赂,但变法派竟以“私家取债,亦须一鸡半豚”,放纵新法执行中的腐败。
一摘编自黎东方《细说中国历史丛书》
(1)根据材料一说明王安石变法取得了哪些成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2013-06-20更新 | 9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