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北魏孝文帝起,历代均田制的实施,就是不普遍的、打折扣的。以唐代为例,尽管唐初均田令规定授予民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但各级官员利用特权大量占田,“公田”日少,再加上“丁口滋生”,政府并没有足额土地授予民众。唐代开元年间的户籍文书记载,有户主余善意应受田一顷六十一亩,实际只受二十八亩,但要交的租调却一点未减,需要“纳租二石(“一丁之租”)。民众苦困,“耕者日少,田有荒芜”,到武则天时,“天下户口,亡逃过半”。

——摘编自杨志玖《论均田制的实施及其相关问题》等

材料二   明代前中期江南平原实行水稻一年一作制,一个无牛农户可种稻25亩上下,自明后期以来,水稻与春花轮作的“新一年二作制”逐渐推广。在这一新的耕作制度下,时人提出:“上农夫一人止能治田一十亩”。在苏州、松江等江南蚕业和纺织业最发达的地区,妇女大多不下田劳动,所以农户耕田更要少一些。明后期以来江南“人耕十亩”经营规模的出现和普及表明这种经营规模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比其他经营规模更佳。

——摘编自李伯重《“人耕十亩”与江南农民的经营规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在分析均田制走向崩溃的原因时所选取的视角。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后期以来“人耕十亩”现象形成的原因,并从唯物史观角度对该现象的合理性进行解读。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经营规模谈谈你的看法。
2022-04-30更新 | 28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三)历史试题
2 .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19世纪下半叶,中国开展了戊戌变法,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7年底,德、俄强占胶州湾以及旅顺、大连,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严重的民族危机,也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高涨的爱国热情,酝酿多年的变法运动由此拉开序幕……

——出自人教版选修一

材料二   1853年,美国人佩里率舰队来到日本,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并进行贸易,因军舰是黑色的同时船上又冒着黑烟,日本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黑船事件”。日本紧锁200多年国门随之被打开,引发了日本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进行一场伟大的改革——明治维新。

——出自人教版选修一


(1)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日两国在改革前所面临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2)由于黑船事件引发了日本明治维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治维新的内容。
(3)中日两国改革形式相同,背景相似,但结局大相径庭,请你用一句话归纳出导致中日两国不同结局的原因。
(4)结合中日两国改革一成一败的史实谈谈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东魏)杨衒之撰:《洛阳伽蓝记》卷二《城东》

材料二   对改革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改革不适合国家的国情和族情,是“消极的汉化”,“是要用儒家的礼教代替一切”,是政治危机的开端。另一种观点认为,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抛弃狭隘的民族偏见,坚决推行改革政策,对北方的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复兴、民族融合都做出了贡献。


(1)根据材料一,是哪位皇帝推动了洛阳城的振兴?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在位期间的重要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二,谈谈两种观点分歧所在并谈谈你对这场改革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英国的工业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英国君主赋予了外国熟练工匠特许经营权,鼓励他们定居英国。1624年,英国议会颁发了《垄断法》,正式确立了近代意义的专利法律制度。《垄断法》宣告了以往国王授予的专利权无效,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独占生产、制造、销售、转移等权利。该法令颁布后,英国专利授权量有了明显的上升。

——摘编自【德】布鲁诺·范·波特斯伯格等《欧洲专利制度经济学:创新与竞争的知识产权政策》

材料二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推行知识产权保护大事记。

1885日本专利所所长高桥是清借鉴欧美经验,主持修订了《专卖特许条例》,对专利的种类、专利的保护期、专利的损害赔偿等做出界定。
1899此前西方要求日本加入旨在明确专利国界、防范国际假冒侵权的《巴黎公约》。日本并未马上答应,反以加入《巴黎公约》为砝码,促成了与西方各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修约成功后于1899年正式加入《巴黎公约》。
1905因外国人专利申请量剧增,且技术含量较高,日本在借鉴德国的基础上,制定了《实用新型法》,不惜重金引进专利,然后改造创新,产生了大量契合日常生活的实用型发明,助力日本轻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昌柏《知识产权经济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颁布《垄断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近代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并简析日本重视专利立法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就专利立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看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摈弃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

——马端临《文献通考》

材料二   洛阳之汉化愈深,而腐化乃愈甚,其同时之代北六镇保守胡化亦愈固,即反抗洛阳之汉化腐化力因随之而益强。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材料三   凡历史上有一番改进,往往有一度反动,不能因反动而归咎改进之本身;然亦须在改进中能善处反动方妙。魏孝文卒后,鲜卑并不能继续改进,并急速腐化,岂得以将来之反动,追难孝文!

——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孝文帝改革带来的问题。材料三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与材料一、二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导致研究者观点不同的因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轶开始变法,商鞅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决心推行变法.变法历时二^一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但是,那些受到打击、惩治的旧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却是“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孝公死后,商鞅被人告发“欲反”,被秦兵车裂而死.然而正如王充所言:“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材料二   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开始变法,力图“思除历世之弊,务振非常之功”,其推行的新法,正如王安石所言:“修吾政刑,使将吏称职,财谷富,兵强而已.”随着新法逐渐出台、实施,新法遭到朝内外一批守旧势力的攻击,他们不仅从新法的内容和效益上提出非难,而且在思想和道德上指责王安石“变祖宗法度”“以富国强兵之术,启迪上心,欲求近功,忘其旧学”.王安石被迫两次罢相.1085年,宋神宗去世,司马光出任宰相,改革派官员纷纷下台,最终新法被废除.

——分别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三、七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为例,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历史认识。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分别指出甲骨文和《史记》的史料类型。

材料二   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三   拓跋魏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2)材料二、三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史学观点的主要因素。
2020-10-20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天门市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34年,英国国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史称“新济贫法”。主要内容有:接受救济的人应给予一种比独立的劳动者低的生活标准。在全国兴建济贫院,严格禁止对有工作能力的人提供济贫院之外救济,进入济贫院要经过严格审查。所有的受救济贫民必须被关进济贫院或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受助者必须接受三个苛刻条件:承认接受救济是不体面的、个人的人身自由要受到限制、失去政治权利。

——据丁建定《英国新济贫法制度的实施及其评价》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英国1834年新济贫法制度的特点。
(2)英国的新济贫法自问世以来,人们对其实施效果的评价和争论一直没有间断。有历史学家认为新济贫法或其中的部分内容是“残忍的”,也有历史学家认为新济贫法是“有益的”。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亨利八世时期,英国议会相继通过了《至尊法案》《取缔分歧意见六条教法案》等重要法案,英国国教正式确立,建立起“没有教皇的天主教国家”。政府总计封闭男女修道院718所,遣散僧侣修女8000余人,国王凭空获利142万英镑。修道院曾拥有的向英格兰、威尔士各教区举荐2/5的圣职候选人的权力也转归国王所有。礼拜堂和追思弥撒制度相继废除,遗赠物自然而然转归到了国王手中。公会兄弟会财产被没收,国王只给予公会成员一定的管理职责,没有所有权。

——摘编自贺瑞《关于亨利八世时期的王权》

材料二   甲午战争的失败, 深深刺痛了中国人因循守旧和麻木的神经,并在事实上直接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突变。 甲午战争不仅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更重要的是让当时中国的政治精英同时意识到了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极端重要性。

——摘编自孙军《试论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三   1931年到1945年间中国人民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是空前的、也是高度自觉的。此前,帝国主义在中国建租界,中国的关税司法自主权受到破坏,但是人们还没产生强烈的仇恨感,也没有立即将其驱逐出境的行动,对国家主权完整的认识还不深刻。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破坏的不仅仅是主权的完整,而是在掠夺中华民族生存的根基——领土。民族危亡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于民族国家的强烈认同,并且奋力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同时,中国在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国际舞台上,通过全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斗争,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

——摘编自宋黎明《中华民族认同与全民抗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及其对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意识在甲午战争之后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发展。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国家意识的认识。
2019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1世纪伊始,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2009年欧盟教育委员会发表的《教育与培训2020》战略报告明确提出:教育对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活力的知识经济体”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求加大对教育的培训和投资;印度在教育发展规划中也强调,把教育放在“最高度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俄罗斯为增强大国优势,明确提出实施“国家教育优先发展项目”,各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12年12月,英国商业创新技能部发布了《扩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报告,确保低收入家庭学生接受大学教育。2013年韩国政府也明确提出确保所有学生接受优质大学教育的机会。……新世纪初,在发达国家,各级教育机构基本上实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学习。韩国推出“智慧教育战略”,投资20亿美元用于电子教科书开发、教师再培训以及云网络建立。法国提出了“数字教育服务”的概念……新世纪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呈现出的新趋向,为我国当前及今后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诸多值得借鉴的方面和思考的问题。

——整理于徐辉《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若干趋向及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2019-03-27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郧阳中学、恩施高中、随州二中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