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主管教育的文部省的经费是政府部门中最多的,公民教育经费在国家和地方行政费用中的比率始终占10%左右。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了新的《学制》,全力以赴普及国民教育。在初等教育基础牢固确立后,重点转为改进中等和高等教育,开始建立和发展现代科研事业,为日本的现代化培养和储备了十分充裕的人才。1886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师范教育令》,确立了两级师范体制。18963月,国会通过了《小学教员年功加薪国库补助法》,规定凡是5年教龄的小学教师,本薪一律加15% ,以后每增加5年加薪10% 。在这一时期,政府明确规定教师的社会地位“与一般官吏相同”,还建立健全了教师管理制度,把中等学校、师范学校以上的教师的任免权,上交中央政府,由文部大臣检定。

——摘编自李克《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青少年教育及其启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近代亚非拉各国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下,几乎都未逃脱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厄运,唯有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A.倒幕运动削弱封建力量B.得益于有利的国际环境
C.新生产方式的逐步确立D.民族民主意识广泛传播
3 . 有学者指出,王安石变法中的经济政策和军事改革都是针对时弊而提出的,且击中要害,措施具体,所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终因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而失败。该学者意在强调王安石变法
A.未取得统治者支持B.推行时用人不当
C.没有革除社会弊端D.缺乏适宜的环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写道:“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下列印证“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的是
A.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B.以财产取代出身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
C.以“陶片放逐法”对付别有企图的野心家
D.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
2021-10-27更新 | 112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95年春,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宣统帝,要求拒签条约,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史称公车上书。以上表述中需要更正的地方有几处
A.4处B.3处C.6处D.5处
2021-07-1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韦骧在《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青苗法、募役法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免役法、更戍法D.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2021-01-08更新 | 425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东丰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面《商鞅舌战群儒图》给我们最主要的启示是

商鞅舌战群儒图
A.改革必须首先从权贵中推行B.改革者必须有坚定不移的决心
C.改革者应制定高明可行的方案D.改革者要有勇于牺牲的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
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B.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
C.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
2020-08-07更新 | 130次组卷 | 30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一些改革往往会推动社会公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   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材料三   保甲之法,籍乡村之民,二丁取一,十家为保,保丁皆授以弓弩,教之战阵。……自是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陂废堰,悉务兴复。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有利于推进公平正义、社会进步?
(2)依据材料二,说明王安石变法是怎样限制原有特权,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的?
(3)是否推进与追求社会公正的改革就会取得成功?请结合其它改革相关内容谈谈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
2020-07-1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友好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立国之初,宋太祖便命大臣窦仪制定了内容翔实、体例完善的基本法典《宋刑统》。其中规定,若官员在当时做判决时没有违背法律,事后接受他人钱财,也属于利用职权侵呑财物。太宗时发布诏令,''京朝、幕职、州县官犯赃除名配诸州者,纵逢恩赦,所在不得放还,已放还者,有司不得叙用宋代还制定了加强监察官之间相互监督的《监司互监法》与协助监司巡察贪官污吏的《提、转、知、通按察赃吏诏》等以及南宋的《庆元条法事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贪官的腐败行为。

——摘编自李海涛等《宋代廉政政策对当今反腐倡廉建设之摭议》

材料二   1872年7月18日,格莱斯顿政府向议会提出并通过了《秘密投票法》,英国开始实行秘密投票选举法,此后各投票站采用无记名投票法。1883年8月23日英国议会颁布了《取缔选举舞弊和非法行为令》,第一次对选举开支以法律形式作了规定。1889年,英国议会制定了历史上首部正式的反腐败法——《公共机构反腐败法》。法案明确规定公共机构的任何人员,如果主动或者被动收受贿赂,都被法律认定为腐败行为。还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来惩处此类罪行。凡触犯这项法案的人还会被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在这期间不得参与任何选举,取消其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甚至有可能连养老金的权利也会被剥夺。

——摘编自吴宪《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政治腐败问题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宋代整顿吏治和近代英国反腐举措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反腐的重要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反腐举措的重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