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争取更多的国家和人民认识并了解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外工作,尤其是具有特殊作用的对外文化交流。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对象首先是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邻近的缅甸、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即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文化交流随之有了相应的发展。1949年10月,以著名作家法捷耶夫为团长的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来华访问。此后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文化代表团和艺术代表团纷纷来中国访问。同时,中国文化艺术团体也走出国门进行访问演出。1958年,中国成立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直属于国务院,形成了对文化集中管理体制。至1958年年底,中国有59个艺术表演团体到49个国家访问演出,中国的京剧、歌舞、杂技艺术、木偶、皮影和民间音乐在国外受到广泛欢迎,中国的许多地方戏剧和少数民族的歌舞,同样在国外获得极高的赏识与评价。

——摘编自张登德《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20 世纪90年代初,江泽民提出“求同求和”与“全面参与”的外交思想。北京申奥和上海申博的成功是中国全面参与国际事务,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的重大成果。截至20世纪末,中国已与123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签订文化交流执行计划430个,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同形式的文化往来,与数千个外国和国际文化组织保持着各种形式的联系。文化外交不仅依靠官方渠道。各部门、各地方也参与进来。文化部(今文旅部)与经贸和旅游等部门合作,共同推进文化外交发展。交流的品类日益增多,艺术展览更加注重作品的民族性和艺术水平。1978 年8月,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马杜。马赫塔尔。姆博与邓小平会面。1979年2月,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成立。双方在翻译、出版和版权方面的合作也始于该时期。从1978年下半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双方每年合作项目都超过300个。

——摘编自杨悦《新中国文化外交70年的传承与创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文化外交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文化外交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文化外交的认识。
2 . 改革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居正实施“一条鞭法”,无疑让更多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等于给方兴未艾的国内工商业打了一剂强心针,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傅衣凌就充满激情地讴歌:“万历时代是自由奔放的,有较多的新气息。”

——摘编自邵达《华夏史录》(下)


分析张居正改革的成效,谈谈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以后,英国工党政府掀起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这些国有企业在制度上没有利润目标,经营责任不明确,再加上政府对国有企业经营的行政干预过多等,导致了国有企业经济效率十分低下。这直接导致工党推行的国有化政策逐步失去了公众的支持。1979年,保中党在大选中获胜,开始了大规模的非国有化运动。国有企业向社会转让股权后,政府不再以所有者身份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为了防止出现垄断经营带来的低效率,英国政府除了宏观调控以外,还保留了对垄断性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进行社会性管理的权利,设置“垄断与兼并委员会”对拥有垄断地位的大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同时,对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企业还设置了“特别股”,使政府对该企业的某些重大决策拥有特别否决权。同时,为了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电信业从1983年开始先实行“两家垄断政策”改革,1991年开始又允许其他新公司竞争。英国经济在90年代走出滞胀的困境,进入了良性经济增长期,政府的财政状况根本好转。

——摘编自沈晓梅《英国国有企业民营化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英国国企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2022-05-02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高三4月全过程纵向评价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2年沈家本被清廷任命为修订法律大臣,他力主“变法图强”,近可以收回治外法权,远可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确定了以“参考古今,博稽中外”为修律指导思想,短短数年,起草的主要新法有《大清新刑律》《大清商律草案》《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法院编制法》《违警律》《大清监狱律草案》《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和《大清民律草案》数十种之多,同时他编译教材,创设法律学堂造就司法人才,实现了巨大的变化,但制定的《破产律》完全抄自日本破产法,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运行机制产生严重抵牾而流于具文。由于清朝很快被辛亥革命的浪涛所吞没,所以制订的新法大多没有颁布施行,但却为继起的北洋政府所援用。

——摘编自王学减《法治之难:大清法治建设的失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沈家本修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沈家本修律中得到哪些启示。
2021-04-12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3年7月,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四艘军舰来到日本。佩里来日本的目的是向日本递交美国总统要求日本开国的亲笔信,要打开日本的资源和市场,否则日本将面临一场战争灾难。在一番痛苦的抉择后,日本幕府接下了信件,第二年佩里再次来日,美日签订了开放日本港口的《日美亲善条约》。接下来英、法、俄等国强迫日本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日本人不仅没有把佩里当作侵略者,还将其作为开国的恩人来纪念,在横须贺市建立了一座佩里公园,在当年美国黑船登陆的地方立了一座纪念碑。日本近代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写道:“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上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不会熄灭。”

——摘编自《一读就懂的世界史·日本》

材料二   1853—1854年的“佩里来航”之于日本近代史的影响和1840—1842年鸦片战争之于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可谓不分伯仲,但日本对待“佩里来航”的态度和中国对待鸦片战争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在经历了160多年的风雨之后,昔日的天朝心态已渺无影踪……过于强烈的“被害意识”有时也可能会阻碍对正常交流的客观判断。

——摘编自《用“佩里来航”对照“鸦片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人将佩里视为恩人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观点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强烈的祖先崇拜。商周将祖先当作天神崇拜,两汉统治者多次强调“奉宗庙社稷,承祖宗休烈”。唐、五代时期诸帝宣扬“祖宗之法,期于慎守”。宋朝统治者认为“祖宗之法”是治理国事的“法宝”,既包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包括统治者该有的治事态度,既包括维系制约精神的规矩设施,也包括不同层次的具体章程。明代《皇明祖训》《太祖宝训》等涵盖的内容很广,大凡从制度法令到机构设置、从守成皇帝的基本言行到百官的行为规范,都作了十分具体而细致的规定。

——摘编自邓小南《祖宗之法》等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疾呼“祖宗之法,以治祖宗之地也;今祖宗之地不能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即如此地为外交之署,亦非祖宗之法所有也。因时制宜,诚非得已!”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重新垂帘训政,行礼如仪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审讯光绪皇帝。她疾言2厉色地责问说: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汝何敢任意妄为!.有为之法,能胜于祖宗所立之法?汝何昏聩不肖乃尔!变乱祖法,臣下犯者,汝知何罪?试问汝祖宗重,康有为重?背祖宗而行康法,何昏聵至此!难道祖宗不如西法,鬼子反重于祖宗乎?

——摘编自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统治者用“祖宗之法"治理国家的原因及得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与慈禧太后对待“祖宗之法"的不同态度及其实质,并综上谈谈其对当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2020-06-25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卫冕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以丞相总百官,而九卿分治天下之事。(东汉)光武中兴,身亲庶务,事归台阁(汉尚书台在宫禁内,称台阁),尚书始重,而汉公卿稍已失职矣。(曹魏)文帝受禅,改尚书为中书。有今有监,而亦不废尚书。然中书亲近,而尚书疏外矣。东晋以后,天子以侍中常在左右,多与之议政事,不独任中书,于是又有门下,而中书权始分矣。降及南北朝,大抵皆循此制。

——司马光《上哲宗乞合两省为一》

材料二   清末民初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变革简表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1982年开始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的组成部分。经过改革,国务院工作部门由100个精简到61个,人员编制从5.1万人减为3万人,各部委组成人员平均年龄由64岁降到60岁。这次改革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但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没有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2003年开始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本次改革以调整机构设置、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主要任务。例如: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其任务是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新设立的“国资委”负责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新组建的商务部负责推进流通体制改革。

——综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等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两汉魏晋南北朝时代宰相制度的演变特点。这一变化到隋唐时代产生了什么制度性成果?
(2)根据材料三,1982年和2003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中心内容主要有什么不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请就政府机构改革调整谈谈你的认识。
2019-03-1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半考历史试卷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面对北宋中期的时代困局,王安石推行了变法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患陕西财用不足。(王)安石日: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市易法”使执行者自己成为零售商,到街上去卖果卖冰,甚至“卖梳朴即梳朴贵,卖芝麻则芝麻贵”。“青苗钱”等于农村贷款,春散秋敛,收息二分。有些县官将整数交给若干农民,也不问他们愿借与否,只责成他们彼此保证,秋后一体带利归还。甚至在执行时,若干县份被指摘并未贷款而向农民一体索息。
——摘编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的变法主张。
(2)据材料二,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据此,请就政府有效推行改革谈谈你的认识。
9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教育宗旨问题,一开始就在天皇近臣元田永孚为代表的守旧派与伊藤博文为首的维新派之间发生尖锐的斗争。前者反对以西洋为榜样改革教育,认为这样会破坏东方固有道德,……要求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的“仁义忠孝”的品德。1890年颁布“教育敕语”,把儒家的伦理标准忠孝仁义作为学生准则。此后,在各级学校中强制推行“忠君”思想教育,并且向学生灌输民族沙文主义。

                                                                      ——刘祚昌等《世界通史·近代卷》(上)


材料二、随着美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展,以及伴随着强调社会改革的进步运动的兴起,1918年,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应是民主观念的原则。应使每一个成员通过为他人和为社会的活动来发展他的个性、中等教育必须以全体青年的完善和有价值的生活为宗旨,引导青年向着高尚的目标改造自己和社会。

                                                                                             ——《美国教育的发展》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美国的教育改革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

10 . 阅读下列有关宗教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教改革(英语:Reformation),开始于欧洲16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抗议宗教改革运动,ProtestantReformation),该运动奠定了新教基础,同时也瓦解了从罗马帝国颁布基督教为国家宗教以后由天主教会所主导的政教体系,为后来西方国家从基督教统治下的封建社会过渡到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基础,因而西方史学界直接称之为“改革运动”(Reformation)。

——《百度百科》

材料二

亨利八世(1509-1547年)原反对马丁路德和更正教,后与王后凯瑟琳(Catherine)离婚,遂成为他改革的导火索。从实质上看,变革是在英格兰民族主义和反教权主义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实现的,并和亨利八世的对法战争和西欧的国际格局变化都有一定的联系。他受拒于罗马皇帝,因此1534年与更正教合作并共同通过《最高治权法案”》(ActofSupremacy)宣布创立英国国教(Anglicanchurch),又称圣公会,与罗马旧教的教义仪式并无二致,只是英国王代替罗马教皇成为政教权威。同时亨利八世也是最早研习全球地理的欧洲统治者。(注释:更正教——对新教的一种翻译。)

——《百度百科》

材料三

基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理解,讨论儒家文化是否也是一种宗教,也就变成对儒家文化“历史罪行”的审查和认定——儒家文化不仅被等同于封建专制,被认定为“吃人的礼教”,如果再加上一条“人民的鸦片”,可谓罪上加罪,那就可以在打倒的基础上,“再踏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由此,关于儒教是否是宗教的讨论就超越了单纯学术领域,带有为儒家文化或给予政治审判或给予政治辩护的味道。

摘自<认识儒教>——彭永捷

材料四

可是,儒教的“天”并不等同于基督教的“神”,儒教的圣人也并不具有神性和法力,儒教的成贤成圣并不寄望于来世和往生,然而这并不妨碍儒教成为一种宗教。儒教是“神道设教”,作为人之养成的教化之教与作为安身立命的宗教之教合而为一。

儒教的“执无鬼而学祭礼”曾招致墨子后学的批评,面对释、道二教的昌盛,儒教在唐宋的复兴中也同样重新处理生死存殁的议题,儒教仍然始终坚持“子不语怪力乱神”的立场,但这并不妨碍儒教起着“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

摘自<认识儒教>——彭永捷

(1)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儒教的作用。

2016-11-18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