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 道试题
1 . 下列变法或改革的史实与结果符合逻辑关系的是
变法措施或主张结果
A五家立邻长,五邻立里长,五里立党长,取乡人强谨者为之促进北魏重新统一北方
B清丈土地,改革税制,推行募役法彻底缓解了封建统治危机
C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使清政府摆脱了内外困境
A.AB.BC.CD.D
2 .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学习、研究历代变法改革的历史规律,就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更好的为现实服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在张居正看来,“致理之道,莫急于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核吏治”。他发动变法首先从“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入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吏治改革。

张居正还规定“以钱谷为考成”,把督责地方官清理追缴豪强地主多年拖欠赋税,列为考核政绩的标准。凡追缴不力的,要受到调离或撤职的惩处。经张居正伸张法纪,严格约束,“九围之人,兢兢辑志;慢肆之吏,凛凛奉法”。

——根据《明史·张居正传》整理

材料二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者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戊戌政变记》

他们废了多少心血,想从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洋奴汉奸。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居正改革内容是什么?张居正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中的“论者”与“辩者”各自的主要观点,并谈谈你的看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是哪一次会议?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是什么会议?改革开放的实质什么?
2021-11-1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万历初,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清丈土地和推广“一条鞭法”。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赋役、力差、银差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故谓之一条鞭。“一条鞭法”
A.彻底解决了明政府的财政困难B.加强了农民与市场之间的联系
C.政府加强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D.“人丁税”作为主要征税标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均田制对贵族官僚授田的规定不仅更加详备,而且数额很高,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也进一步放松……现存唐代敦煌户籍残卷也证明,从武周到玄宗时期,农民授田的数额愈来愈严重不足……土地兼并始终无法抑制,最后连皇室也参加了进来。疯狂的土地兼并夺走了广大均田农民原本十分有限的土地,有的沦为贵族、官僚、地主、僧侣及富商巨贾的庄客(佃客)雇农、雇工,有的成为无家可归、四处飘泊的流民……为了整顿赋税制度的这种混乱局面,保障中央政府获取足够的税收以应付安史之乱后的新形势,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在宰相杨炎的建议和推动下,唐王朝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重大调整。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非唯足以待凶荒之患,又民既受贷,则于田作之时不患阙食……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凡此,皆以为民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亦先王散惠兴利以为耕敛补助,裒(减少)多补寡而抑民豪夺之意也。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德宗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重大调整的原因。结合所学,概述这一调整产生的积极影响。
(2)概括指出材料二所涉及的王安石变法内容。结合所学,再列举王安石为“富国”而制定的其它改革措施一例,并简要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富国”改革。
2021-11-1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北G2(湖州中学、嘉兴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其中“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主要原因是
A.兵役繁重,法律严苛B.刺史监察,严打豪强
C.奖励军功,什伍连坐D.整顿吏治,惩处贪腐
6 . 北魏孝文帝下令,鲜卑等草原人后裔分成甲、乙、丙、丁四姓,中原士人分为全国大姓及州大姓、郡大姓、县大姓几个等级,鼓励二者按等级通婚。孝文帝自己也率先娶了汉族大姓卢、崔、郑、王四家的女儿为妃,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汉族大姓。这一诏令的推行有利于
A.促进民族融合B.取缔特权阶层C.加快人口增长D.推进农业发展
7 . 《史记.商君列传》中写道,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材料中未涉及到的商鞅变法内容有
①强制大家庭拆散为小家庭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连坐法
④军功授爵制   ⑤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⑥废井田
A.①⑤B.②⑥C.③④D.⑤⑥
8 . 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组是(   )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B.废井田制、什伍连坐
C.拆分家庭、奖励军功D.推行县制、土地私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陈夔龙在《梦蕉亭杂记》中写道:“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这反映出
A.一些变法措施客观上阻碍变法推进
B.裁减冗员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C.变法的阻力主要来自清廷冗滥官员
D.变法触动了广大市民阶层的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改汉姓的基础上,孝文帝还划分了鲜卑人的姓氏等级,规定了八大贵姓。对于汉人中的世族,孝文帝也规定了四大贵姓。鲜卑八姓与汉人四姓拥有同样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高官清职由他们充任。这一措施
①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②淡化了鲜卑贵族的身份
③加速了北魏统一北方的进程   ④肯定了世家大族的地位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1-07-07更新 | 513次组卷 | 23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五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