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4 道试题
1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 ……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A.加重人民的负担B.实现了富国强兵
C.使北宋走向衰亡D.加强了社会管控
2023-10-05更新 | 739次组卷 | 95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A.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
C.农民可以通过高额赎金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
2022-12-13更新 | 185次组卷 | 2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74年,大久保利通向日本政府提交《关于殖产兴业的建议书》,指出:“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这反映了日本工业化与西方的不同之处是
A.始终由国家主导日本工业化B.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通过对外扩张推动资本主义D.国家扶植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2022-05-29更新 | 485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查漏补缺历史试题
4 .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C.游牧民族农业化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学者陈旭麓指出:“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以下各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晚清政府拒绝通过改革挽救其统治B.维新运动宣传新思想促进国人觉醒
C.百日维新首次实践了君主立宪制度D.戊戌政变导致变法措施完全被废除
2021-12-27更新 | 1188次组卷 | 78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欧阳修编撰的《新唐书》云:“夫恶危乱而欲安全者,庸君常主之能知,至于措置之失,则所谓困天下以养乱也。唐之置兵,既外柄以授人,而末大本小。”鉴于唐朝的上述问题,北宋初年统治者
①实行保甲法,加强军队训练   ②派文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③削弱地方的军队,充实禁军   ④地方赋税交由中央来掌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 王安石变法中将公使钱(用作宴请及馈送过往官员的费用)由原来的中央追拨付或预留系省钱,改为由系省钱与不系省钱合并支付,“谓如本州额定公使钱一千贯,则先计其州元收坊场、园池等项课利钱若干,却以不系省钱贴足额数”。这一变法举措有利于
A.整治官场贪腐之风B.缓解中央财政压力
C.压缩地方财权空间D.强化公使钱的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6世纪明朝的赋税改革体现出“赋役合一、按亩计税、用银交纳、手续简化”的特点。对这一特点认识正确的是
A.“赋役合一”的具体办是摊丁入亩B.“按亩计税”的基础是政府推行均田制
C.“用银交纳”的方式适应了货币白银化D.“手续简化”的具体表现是纳庸代役
9 . (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C.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2021-06-01更新 | 405次组卷 | 36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题
10 . 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2021-05-15更新 | 281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2届北京四中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卷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