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藉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他认为,制约光绪没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制度B.清创祖制C.宗法制度D.性格怯懦
2021-05-15更新 | 131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北师大沧州渤海新区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前期,在沙皇专制的俄国,农奴占人口总数的90%,农奴提出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人身自由的要求,并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农奴制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大工厂逐渐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操作,自由雇佣劳动逐渐代替农奴劳动,农奴制已经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18536月,俄国以“圣地”巴勒斯坦的管辖权问题为借口,派大军入侵土耳其,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战败使俄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俄国统治者认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才是俄国的出路。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旧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摘编自张维妮《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

材料二1871年底,明治政府派出使节团奔赴西方考察,历时两年。在此基础上,大久保利通于18745月提出了《殖产兴业建议书》,提出日本要想改变落后面貌,必须效仿英国,鼓励民众发展工商业。要打开局面,“非赖政府官员奖励诱导之力不可”,政府“要参照日本的风土人情,制定发展方略”。他认为农工商“各业需要配套发展”。他还认为鼓励、扶植民众经营实业,才是经济现代化成败的关键。方针确立之后,日本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建设活动。

——摘编自姚传德《从官办到民营日本明治政府殖产兴业方针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久保利通殖产兴业方针的特点,并分析日、俄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尽管后人对俄国1861年改革众说纷纭,但是大多数学者还是肯定了它是俄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进步,其主要依据是(  )
A.是在沙皇的主持下进行的B.俄国工业革命由此开始
C.为俄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D.促使俄国取得对外战争的胜利
4 . 下列三幅图为嘉峪关魏晋墓葬出土的壁画,画面人物有鲜卑人的特征。这可以印证当时鲜卑族
A.完成了黄河流域的统一B.开始了民族交融的历程
C.出现了生产方式农耕化D.实现了农业生产专业化
5 . 北魏孝文帝延兴三年(473年),农民起义不断,诏"县令能静一县劫盗者,兼治二县,即食其禄;能静二县者,兼治三县,三年迁为郡守;二千石能静二郡,上到三郡,亦如之,三年迁为刺史"。这表明,北魏
A.监察体制成熟B.汉化程度较高
C.重视地方治理D.官员考核严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时,米制、市制等各种计量制度并存,不利于国家政权统一、政令畅通,不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从19545月开始,“为讨论有关推行米突制和计量单位中文名称问题”,先后召开了16次会议,参加讨论的有40多个部门,为最终解决计量单位中文名称命名问题奠定了基础。195510月,国家计量局主动与多个部门协商,成立了推行米制委员会▪▪▪▪▪▪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条例草案》和《国务院关于推行米突制的决议草案》等文件。1959319日,国家科委向国务院建议采用国际米制作为中国基本计量制度,保留市制,废除英制和其他旧杂制。同年6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国际公制(米制)为我国基本计量制度。为做好贯彻执行工作,《人民日报》刊发了题为《新计量制度有利于经济发展》《为什么要统一计量制度》的文章,两篇文章都评述了统一计量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过程,强调了国际公制的优越性。

——摘编自黄庆桥等《1959年:新中国计量制度走向统一》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50年代计量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计量制度改革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公元645年,日本的改革派发动政变,消灭了专横的中央豪族,组成新政权,仿唐制建年号为大化,进行全面改革,史称“大化革新”。“大化革新”使日本
A.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B.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C.逐渐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D.开启了近代化历程
8 . 北魏孝文帝非常注重推崇中原的儒家文化,他建立孔子庙,举办祭孔活动。其做法的目的不包括
A.吸收汉族文化以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B.弘扬儒家文化以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
C.学习汉族文化以推进其改革的发展
D.传承儒家文化以丰富中原文化的内涵
2021·河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18月,朝廷下诏永远停考武科,而且乡试和会试等均试策论,不再用八股程式命题;同时,朝廷决定在考试中增加政治、历史、地理、军事等适应时代需要的科目。19041月,负责修订新学制的张之洞等上折指出:由于科举未停,导致新学堂的设立受到阻碍,因此,朝廷应该确立一个过渡期,使科举和学堂教育归于一途。这个奏折上去后,得到了清廷的认可。由此,科举便开始逐渐减少录取名额而转向学堂选拔人才了。1905年,在日俄战争的重大刺激下,袁世凯会同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大员一起上奏朝廷,请立停科举,推广学堂。慈禧太后在时势危迫之下,也觉得递减科举名额的办法缓不济急,终于接受了立刻停止科举的意见。清廷随后发布谕旨, 从1905年开始,停止各级科举考试。

——摘自《凤凰网历史专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中科举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举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021-05-02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河北卷)01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行地区历来贫困落后,又面临着日本侵略者长期残酷的掠夺、封锁和军事进攻,经济受到极度摧残,边区的财政经济陷于极端困难的境地。邓小平从太行根据地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财经建设的具体方针政策:在各项生产事业上,实行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建设方针;提出厉行节约,实行生产和节约并重的原则;全面实行统筹统支,严格财政纪律,杜绝挪用公款公粮现象;规定一切机关、部队均不得直接向人民筹粮筹款,所需经费由政府供给;经济生产事业上实行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方针;同时放手让下面自力更生,允许以相当的收益归各生产单位所有;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推广“责任制”,组织军队支援群众生产,建立各种互助合作组织等。

       ——摘编自任敬东《邓小平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在太行根据地实施财经建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邓小平在太行根据地实施财经建设的影响。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