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由于郡县的集权特征和其军事性质能使其调动一切资源,秦国曾普遍在边境上设置郡县来防范犬戎。秦统一后,匈奴盘踞“河南地”,直接威胁秦都关中地区。秦朝领土虽然空前广阔,但大部分都是被征服的六国故地。而周朝实行的分封制,导致各国在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秦朝采用郡县制来保障对六国的文化影响。对于五岭等新征服的边远地区,秦始皇采纳李斯等人的主张,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摘编自黄栋法《综论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说明周秦之间政治制度“大变局”的具体表现。
(2)依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在当时所具有的制度优势。
2022-08-28更新 | 882次组卷 | 18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为了独揽大权,一方面采取措施削弱丞相的权力,如从建元元年到建元六年,短短六年之内,就罢免了卫绾、窦婴、许昌三位丞相;剥夺丞相“主臣”、“除吏(任免官吏)”的人事大权等,另一方面,为了弥补因削弱相权而带来的空缺,汉武帝提拔了一批出身低微但又才华横溢的文人、近臣,并让他们参与朝政,从而培养出了一批紧密团结在自身周围而又能与丞相为首的官品分庭抗礼的内朝官。

——摘编自郜金山《汉武帝时期朝议制度的研究》

材料二   明成祖永乐初年,阁臣的地位还较低,大都是些编、检、讲读之官,没有官署,行政上与诸司没有从属关系-“不得专制诸司”,阁臣主要奉皇帝旨意办事。自宣宗后,入职文渊阁的大臣均相继晋尚书,且日后大学士居内阁,官必以尚书为尊,这些都标志着内阁成员地位的提高,也为阁权在其强势时期凌驾于部权之上提供了契机。内阁根据上谕草拟诏敕,但如果内阁认为上谕有假或不妥,则可以封还上谕,等皇帝再示明白之后方可草拟。

——摘编自张海英《明代内阁制度的盛与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内朝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内朝与明代内阁的共同点,并分析明代内阁制度的变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因大力强化征调体系开拓工商业财源,整顿两税收入,财政汲取能力较唐代大为提高。尽管北宋实行募兵制,财政支出远超唐代,但仍得以较好地维持了军费、官俸等财政支出,保障了国家机器的顺利运行。同时,北宋以更为周密和积极的财政举措在社会治理方面建立了多项新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与之相伴的是地方财政压力和民众赋税负担不断加重。在北宋前期,军队和官僚数量尚未膨胀,财政征收及中央对地方财权的收夺尚不严苛。但北宋后期,收夺地方财权的手段-无额上供钱、经制钱及各种封桩钱花样迭出,地方财政日陷窘境。这种趋势从北宋后期到南宋不断加重,最终虽不至于如朱熹所说路州都明谕下级“不必留心民事,惟务催督财赋”,但地方财力的确在不断弱化。

——摘编自黄纯艳《北宋财政能力与国家治理》

材料二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统一国家的财政经济工作。这次统一财经工作,主要是在财政、金融、国有企业的管理等方面将过去一些地方权力收归中央。统一财经的主要内容为:在财政收支方面,实行统收统支,将财权集中于中央;在商业贸易方面,规定各地国有贸易机关及企业的业务范围和物资调动,使其均由中央贸易部统一指挥;在工业方面,将国家所有企业,按重要程度及规模大小,分三种办法管理;在金融方面,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金融管理和调度总机构,中国人民银行除对外汇实行统一管理外,还对所属分支机构及其他国家专业银行的存贷负有指导监督责任。19515月,政务院发出《关于划分中央与地方在财政经济工作上管理职权的决定》及《关于1951年度财政收支系统划分的决定》国营工业生产建设的决定》等文件,重新划分了中央与地方的经济权限。

——摘编自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财政体制与新中国初期财政体制的异同,并说明新中国初期财政体制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财经的影响。
2022-01-24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延康元年二月,曹丕继承魏王、丞相位,制定九品官人法,由本郡推举现任朝官中的郡人充当中正,吏部据中正评定的品第对官员加以任用。这样就把原来跟朝廷相对立的乡里清议纳入朝廷选举的轨道,中正官对乡里清议的私家操纵也由此取得合法地位。这诚然是曹魏中央集权对地方大族势力的某种妥协,更体现了中央集权对地方大族势力的强力控制。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   自隋九品中正用人流弊百出,改立科举制度……(一)设进士、明经、制科等科目招考,取士权一归中央,由朝廷定专司、专官知贡举;(二)招考向全社会开放,原则上许平民或官员“投牒自举”报考;(三)地方与中央定期、定点举行二级以上考试,命题统一,“以文取士”

——摘编自祖慧、龚延明《科举制定义再商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的过程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唐选官制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选拔制度的认识。
5 . 古代中国相权的更迭,基本上经历了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仅在形式上以内阁制和军机处的形式保留部分权力,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材料二 无论是明代的内阁,还是清代的军机处,都不是事实上的宰相府。自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无论是内阁制中的首辅,还是军机处的军机大臣,都仅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他们仅有参议政事的权力,并无相应的决策权。但在具体的施政过程中,阁臣和军机大臣还是具有相权的一些特征。他们兼有相权之职,但无相权之实。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任怀国等《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以秦、唐、明为例,写出与“独相”“群相”“兼相"对应的制度名称。
(2)仔细阅读材料二,概括明代内阁首辅与清朝军机大臣的共同特点。依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更迭所呈现的变化趋势。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一统”观念源自先秦,本意是天下诸侯皆统属于天子,“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此后,“大一统”成为中国源远流长的政治追求和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核心价值。

——摘编自高翔《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10-21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宋朝建立到仁宗时,全国兵额增加七八倍……军队大半来自招募。应募者要么是游手无籍之徒,要么是负罪亡命之辈。而且朝廷又往往因岁凶募饥民,遂使长大壮健者游惰,而留耕者胥老弱。如是久之,农村生产力日渐减削。且募兵终身在营伍,自二十以上至衰老,其间虽四十余年,实际可用者至多不过二十年。廪之终身,实际即是一卒有二十年向公家无用而仰食。宋兵制以厢军伉健者升禁卫,然卫士入宿(厢军精锐到禁军报到),即不自持被(被褥)而使人持之,给粮不自荷(搬运)而扉人(雇人)荷之。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概括宋初兵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兵制实施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36年,清太宗设立了蒙古衙门以负责处理蒙古事务,由于需要处理的事务日益增多,蒙古衙门随后改为理藩院。1644年清军入关,蒙古诸部纷纷率师相从。清朝统治者认为少教民族居住地区是中原内地的“屏藩”,故乾隆皇帝说:“变、户、刑三部及理藩院均属紧要。”作为主管藩部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理藩院由管理漠南蒙古诸部,扩及到管理少教民族地区及参与对各族上层人士叛乱活动的镇压,并会同刑部制定少教民族刑法,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刑事诉讼案件,还办理满蒙联姻,管理喇嘛教、会盟、驿站等。清朝覆灭,理藩部机构也随之瓦解。中华民国建立后,借鉴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成立蒙藏委员会。

——摘编自赵云田《清朝的理藩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理藩院设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学知识,简析理藩院的历史作用。
2021-05-30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性、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度萌芽,至秦统一中国最后完成。到元代,地方行政与中央一样,形成许多单独的行政体系,如在军事上统属于枢密院的镇抚卫所,监察上统属于御史台的肃政廉访(提刑按察)司,以及统属中央各专门职事部门的诸路匠人总管府、提举司和主管专门事务的局、所、司、库等,都独立于地方行政之外。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第二届大陆会议起草的《邦联条例》于1781年正式生效。从形式上看,邦联合国会集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于一身,实际上“它只能执行这个邦联13个州中9个州同意的事情”。1787年制宪会议开幕,经过反复辩论达成协议:(1)中央的权力是明确列举的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明确列举的权力不得受地方侵犯。(2)中央立法居最高地位,对各州法律有约束力,各州不得与之违背。(3)国会有权为行使宪法权力制定必要而又适当的法律。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主要区别,并说明古代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中国相比,独立初的美国在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上的显著不同,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清时的土官均由该民族的各级头人世袭其职,一部分官职的任免袭替由兵部负责,政务归各省军事部门统率,这类官员一般称为“土司”。另一部分长官如土知府、土知县,其任免世袭由吏部负责,政务归各省布政使司负责。土官倚仗权势,加重对各族人民的盘剥奴役,各土官为了争夺财物常常发生武装冲突,对中央也叛服不定,鉴于此明清两代多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来废除土司制度。明永乐十二年,明军在平定思州、思南两地叛乱后,废除土司,设贵州布政使司。清雍正时期,在云南、贵州、广西一带大规模改土归流,收缴土司印信,改设府、州、县,实行与内地一样的制度,但是改革范围有限,改革并不彻底。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土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明清两代改土归流的政策。
2021-04-28更新 | 226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