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夫“周之同盟(会盟),异姓为后”,......然先同姓,次外戚,次功臣、故旧,星罗棋布,用作藩屏。而一族之势力,由此遍布寰区。一族之文化,由此广推于各地。谓汉族筑一中国,封建之制,实有功焉。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下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表


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数
秦始皇(前221年)36不详
唐开元二十八年(704年)153281573
宋宣和四年(1122年)262881234
元朝12183971425

(注:州、道、路设置初期均为监察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及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特点及其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曹魏到北宋《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对此表认识正确的是
朝代曹魏西晋东晋北宋
比例26%15%4%17.2%24.5%46.1%
A.国家统一时期寒门子弟入仕比例最高
B.北方地区的寒门子弟入仕比例比较低
C.九品中正制促使士族子弟入仕比例下降
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度有关
2021-11-10更新 | 166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
年代省数道数、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侯国)数
秦始皇二十六年36不详
西汉平帝(1—5年)131031578
东汉顺帝(126—144年)131051180
隋大业五年(609年)1901255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5道3281573
宋宣和四年(1122年)26路2881234
元朝12省183路971425

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
B.州郡等地方行政机构权力变化不大
C.调整地方行政层级减轻中央负担
D.调整地方行政层级加强对地方控制
2021-06-22更新 | 277次组卷 | 48卷引用:2019年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一现象
年限1年以下1~2年2~5年5~10年10~15年15~20年20年以上
阁臣数(人)3037422512154
占比(%)18.6322.9826.0915.537.456.832.49
A.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 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的膨胀
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D.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
2021-10-14更新 | 1482次组卷 | 59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大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西汉淄川国诸王世系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西汉时期
世系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
诸侯王名刘贤刘志刘建刘遗刘终古刘尚刘横刘交刘永
王国领地28县28县11县11县7县7县3县3县3县
A.分封制逐渐被废除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君主专制渐趋强化D.诸侯传承方式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所反映的主题是
朝代中央地方
秦汉建立皇帝制度,设立三公九卿制设立郡、县
隋唐建立三省六部制设立道、郡、县
宋元设立二府三司州、郡、县及行省
明清废除宰相,设立内阁和军机处行省、州、郡、县

A.中国古代建立和完善了国家管理体系B.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开始形成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D.古代中国不断加强对地方控制
8 . 下表为山东青州疆域范围沿革,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史籍来源机构概况管理范围
《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为古九州之一华东东部(山东半岛)
《汉书·地理志》武帝元封五年设青州刺史部,驻广县称青州十三州部监察之一
《元和郡县图志》唐初复为青州总管府治,后又改为北海郡治山东东部含部分胶东地区
《元史·地理志》元为山东西道宣慰司治山东东部一小部分

A.中央集权逐渐加强B.设置机构管理边疆
C.地方军政权重势大D.辖区广阔承袭前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表是明朝出身于两类家庭的进士在进士总数中的比例,这主要反映出
明初明末
平民家庭出生75%45%
官员家庭出身24%53%

A.选官考试程序的不公B.平民弃儒从商现象的普遍
C.恩荫入仕机会的增多D.科举制度僵化程度的加深
10 . 下表所示是不同研究者关于商朝君主继承制度的研究成果(部分)。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记述出处
“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1917年)
“因妻子既多,乃有传子之制,由是而渐有嫡庶之分,渐生宗法之制。试观殷代后期……九代之中七代传子,是已非兄终弟及之制矣。”胡厚宣《殷代婚姻家族宗法生育制度考)(1944年)
“商朝继统法是以长子继为主,以弟继为辅。”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1955年)
当时已有立储制度,提出“子继为常,弟及为变”的观点。李学勒《论殷代的亲族制度》(1957年)
A.商代继承方式广受学者重视B.考古发掘便于澄清文献中的谬误
C.商朝王位传承存在不同方式D.嫡长子继承制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