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左传》有云:“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对材料中“封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封建”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B.“封建”的对象主要是同姓子弟
C.“封建”主要目的是拱卫周王室D.“封建”结果是加强了中央集权
2 . 秦朝建立了完备的监察机构,官员称御史大夫……汉武帝正式把“吏不廉,背公向私”和“阿附豪强,进行贿赂”列为监察的重要内容,以后历代相沿不绝。明朝皇帝朱元璋除了允许越级告状、鼓励实名举报外,还支持民间进京上访。这从实质上说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A.以强化皇权作为出发点B.内容、范围不断扩大
C.对象包括官员与平民D.首要任务是加强管理官吏
2017-12-15更新 | 136次组卷 | 24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3 . 在某一学校的一节历史课堂上,学生这样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
①“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②皇帝作出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   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   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   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类别交给六部中的一个部去办理。
请回答:剧本①、②分别反映的情况最主要代表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官制?
A.秦朝、汉朝
B.元朝、唐朝
C.汉朝、宋朝
D.秦朝、唐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鉴于唐末五代的乱象,北宋统治者“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由此完成了制度设计。北宋制度设计
A.分化兵权铲除了割据基础
B.分化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C.政策与措施的针对性较强
D.利于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诏罢中书省,但相权被废使皇帝与六部之间产生了一个权力真空。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明代皇帝       
A.提高六部的政治地位B.设立内阁来辅助施政
C.任用宦官来参预朝政D.以特务机构充当耳目
2017-10-19更新 | 271次组卷 | 27卷引用:四川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开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598年)又下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总管、刺史,并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下列关于开皇年间选官、用官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下诏举“贤良”等说明隋朝将官吏选拔权收归中央
②重视官员的品德和修养等
③首创了武举和殿试等选拔方法
④能促进尚学学风的兴起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7 . 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意在加强皇权,但是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比历史上任何朝代更加严重,其主要原因在于
A.太监与皇帝亲近,受皇帝信任B.皇帝无能或者怠政
C.废宰相制度,过分集权于皇帝D.内阁的出现
8 . 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被称为“君父”,各地官吏被称为各地的“父母官”。这说明了我国封建社会
A.家国同构的建国理念和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
B.封建君主专制深入人心,得到普遍拥护
C.封建剥削沉重,民众处境艰难,民不聊生
D.君民关系和谐融洽,统治稳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指出,可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2017-05-04更新 | 992次组卷 | 38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国古代宗族的宗规里往往包含: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和睦族里、训诫子孙等原则,并对一些严重触犯宗规的行为在宗祠内当全体族人之面公开处置。这反映出古代宗规
A.扰乱了社会秩序B.取代了法律制度
C.传承了伦理观念D.保证了家族团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