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1 道试题
1 . 中国现代知名学者陈梦家指出:“卜辞中常有'王卜’,'王贞’之辞,乃是王亲自卜问,或卜风雨,或卜祭祀征伐田游……王兼为巫之所事,是王亦巫也。”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商王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世俗领袖难以决定军国大政方针
C.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大为提升D.神权是维系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
2 .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实行的区域划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期,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所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州部。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辖区内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经两晋南北朝而不变。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并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发展趋势。
3 . 在唐代,出于三省行政的职能不同,不同部门官员的工作诉求难以统一,经常出现三省官员相互之间“日有争论,纷纭不决”的现象。为此,乃设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以匡其政。据此可知,政事堂宰相集议的设立(     
A.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削弱了宰相的权力
C.利于提高行政效率D.避免了决策的失误
4 . 两汉实行州都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C.官员特权受到否定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2022-10-26更新 | 3342次组卷 | 288卷引用:四川省遂宁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费正清认为隋唐时期的中国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工明确,相互牵制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相权三分,独立施政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2022-10-25更新 | 165次组卷 | 129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的“士”是历代的精英阶层,其内涵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
内涵
西周贵族的最后一个等级,大多受过“六艺”教育。
春秋战国指文士,即具有一定知识和才学、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特殊阶层,来源广泛,派别众多,为各诸侯国所重视。
两汉(武帝后)儒学之士,学习儒家“五经”、“六艺”等。
魏晋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
隋唐宋元泛指读书人,来源广泛。
明清指秀才以上的读书人,以学“四书”“五经”为主。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任选三个历史时期,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官绅的墓志多数署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而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署名。出现这种变化表明(       
A.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间的差异B.士族门阀政治逐渐走向衰落
C.宗法制是维持家族郡望的关键D.门第社会已向平民社会转变
2022-10-14更新 | 436次组卷 | 26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太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度量衡B.设立太尉C.设立御史大夫D.设立丞相
2022-10-10更新 | 161次组卷 | 27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这一时期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A.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豪强大族政治影响力大
C.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D.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
22-23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表为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对官员选拔与管理的规定。它反映了这三个时期(     
时期概况
西周以“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与“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
秦朝秦律中规定了考课原则——“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
唐朝唐玄宗时制定的监察法规——《六察法》,六察中的第一察便是“察官人善恶”。
A.细化考察标准,凸显以德为先B.选拔官员唯德取人,任人唯贤
C.儒家伦理观始终居于支配地位D.重视官员道德品行,知刑懂法
2022-08-26更新 | 2241次组卷 | 24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