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秦以郡县、秦吏秦法治东方,易风移俗,结果激起较强反抗。汉初,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再次显现出来,且仍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高祖一面必须“承秦”,一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这表明
A.汉承秦制稳定了国家秩序B.郡县制全国推行致秦朝速亡
C.郡国并行在汉初有合理性D.民族大融合到汉初尚未出现
2 .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即郡县制、尊儒制度、科举制度、国有专营制度展开。由四大基本制度共同支撑的“大厦”是
A.儒学独尊
B.国家财政
C.中央集权
D.君主专制
2019-10-08更新 | 239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外国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朝科举曾采取分卷录取制度,明仁宗规定“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占比为55%、35%、10%。这反映出
A.遴选优秀人才利国利民
B.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C.科举选才公正公平
D.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2019-07-11更新 | 119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7届四川省资阳市高三4月模拟考文综历史试卷
4 . 秦有六尚,即尚冠、尚衣、尚食、尚沐、尚席、尚书,是帮助皇帝掌管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的官员;汉朝后尚书渐为执政要员,余五尚之职分由他官所掌。六尚的变化反映了
A.体制突破,宰相形成
B.制度沿袭,三省确立
C.风尚变迁,削弱皇权
D.制度嬗变,走向成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这说明该制度
A.地方缺乏自主,不利地方政事推进
B.是中央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
C.所辖地区广阔,并且拥有较大权力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沿用
2019-04-23更新 | 428次组卷 | 28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孙中山在谈到科举取士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认为
A.举荐制度在历史上没有进步性
B.科举考试是我国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C.唐宋考试制度过于严厉推行难度较大
D.八股取士值得推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代皇帝将老子李耳追认为其始祖。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
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
C.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
D.配合政治统治的需要
2018-11-12更新 | 407次组卷 | 43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以后,名为诸侯王,实际辖地不过数县,等于列侯,其支脉疏远之人,更如一般富室了。“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A.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B.诸侯王的利益得到保障
C.平定了诸侯王的叛乱
D.“推恩令”的贯彻实施
2018-10-27更新 | 502次组卷 | 46卷引用:四川省资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汉文帝时贾谊在《治安策》中针对诸侯问题提出“分而治之”的策略,即“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他认为,“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无邪心”,天下就可以过安乐日子了。该策略表明
A.加强中央集权已迫在眉睫
B.休养生息政策实施不力
C.汉朝制度弊端初步显现
D.王国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2018-09-2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9届高三信息化试点班入学测试文科综合之历史试卷
10 . 下图是商王世系图(局部),观察此图可知
A.嫡长子继承制初步确立
B.王位世袭制有一定发展
C.王位继承紊乱致政治混乱
D.商朝后期政治生态良好
2018-09-22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9届高三信息化试点班入学测试文科综合之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