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3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神宗即位后,对西北偏远地区的士子额外照顾,保障其名额比例,降低考试难度。对西北地区士子不擅长“诗词歌赋”的情况给予特殊照顾,“东南多取进士,西北多取经学者”。对家住偏远地区的应试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这些举措(     
A.旨在打破豪门士族势力对政治的垄断B.保证了科举取士的公平
C.扩大了国家权力机构成员的区域分布D.完善了科举取士的标准
2022-11-01更新 | 284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大联考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相传在先秦时代,举行封禅大典者计有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等十二帝王,他们都认为自己“受命然后得封禅”。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领文武大臣及儒生博士70人,到泰山去举行封禅大典。秦始皇泰山封禅旨在(     
A.宣扬帝位的合法性B.歌颂古代帝王政绩
C.确立儒家正统地位D.彰显国家实力强大
2022-11-01更新 | 2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三晋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清朝科举制终于消亡。从此可知,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制度须不断生长,又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

——选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概括作者对科举制的观点,并选择一个谈谈自己对科举制度的看法或建议。可以从制度设置的背景、用意、内容、演变和影响、启示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要求:自拟论题,论述有据,论述准确,表达清晰)
2022-10-31更新 | 285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南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宋代监察官一般身兼监察职能和其他职能。如通判和知州可共同管理一州事务,既要负责行政职务又要负责监察官员,甚至监察权本身也可兼任,可由各监司互相代理职权。这一制度(     
A.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B.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影响监察效能的发挥D.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2022-10-3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的秦律《内史杂》中规定:“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托人找关系)。”西汉末年扬雄撰写的《方言》中记录了秦、西汉时期各地的语言资料,词汇不同之外,也涉及发音上的差别。如“嫁、逝、徂、适,……逝,秦晋语也。徂,齐语也。适,宋鲁语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各地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够紧密B.国家政令的上传下达逐步规范
C.规范化文书行政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D.统一文字的效果尚未充分显现
2022-10-31更新 | 201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南溪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初设立内阁,皇帝在内阁大学士票拟的基础上进行批红。然而明朝数位皇帝长久不管事,与内阁大学生日常不见面,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批红的权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内阁趋于崩溃B.皇权渐趋衰弱
C.易引发宦官专权D.宦官掌握决策权
7 . 据下表可知,清初的边疆政策(     
地区制度
东北地区放民分治
蒙古、青海地区盟旗制度
新疆地区军民分治
西藏地区政教合一

A.因地制宜,随俗而治B.延续传统,不断创新
C.满汉分治,强化皇权D.体系完备,注重实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盛唐时期规定,宰相进入内廷议事,必须有谏官随入,以便随时提出批评意见,谏官平时可以对君主和宰相面折廷争,也可以随时向皇帝“上封事”;肃宗时又明确规定,要求谏官必须10 天上一次封事,直论朝廷得失。这反映出唐朝(     
A.君臣权力相互制衡B.谏官确保决策正确
C.宰相地位受到威胁D.制度建设不断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商周大部分青铜器表面都装饰有精美的纹饰,这些纹饰不仅折射出当时的艺术表现特点与技法水平,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李泽厚认为“以饕餮为突出代表的青铜器纹样,呈现给你的感受,是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由此可知商周时期(     
A.思想文化一脉相承B.青铜制造技术领先
C.王权神权紧密结合D.民本思想潜滋暗长
10 . 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的议事制度。如表反映的是中国部分朝代集议参与人员的情况,以下选项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朝代参加的主要官员
六部尚书、督察院、阁臣
三公九卿、列侯、二千石、大夫及博士
议政王大臣、军机大臣
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宰相及六部官员
A.④②③①B.②④①③C.④②①③D.②④③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