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历史人物。他做了许多前人未曾做过的事。夏曾佑《中国古代史》曾说:“案中国之政,始于汉武者极多。”汉武帝在位的五十余年(前140-87年),是西汉王朝最强盛的时期。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适应封建统一国家发展的需要。

——整理自罗义俊《汉武帝评传》等

材料二   事实上,行省在具有地方最高官府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人有时还把行省称为“外廷”和“政府”。这正反映了行省所具有的二重性质。行省官恃宰相名分,兼握财赋、兵甲诸权,是元行省权重的形象写照。至元二十八年前后,元廷制订了一整套比较严密的政策,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这种政策和规则对行省制的性质及功用,都是至关重要的。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视角分别指出中国之政中“始于汉武”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简要分析这些措施的共同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行省的“二重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廷如何“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英宗正统前期,内阁的主要工作,从过去比较空泛的“参预机务”转变为固定的“票拟”。自此票拟逐渐成为内阁最重要和制度化的职掌。在皇帝对阁臣倚赖甚殷的背景下,“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内阁已开始给人以“偃然汉、唐宰辅”的印象。由此可见内阁
A.成为事实上行政中枢B.逐渐掌握行政决策权
C.自此取得法定地位D.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3 .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今晋,甸侯也,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久乎?”据此可知
①统治集团内部的等级明确   ②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③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已经出现   ④分封制遭到破坏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李华在文章中写道:“政事堂者,自武德以来,常于        议事,即以议事之所,谓之政事堂。……至高宗光宅元年装炎自侍中除中书令,执事宰相笔,乃迁政事堂于中书省。”填入下划线处正确的是
A.门下省B.中书省C.尚书省D.都察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古代一官职旧号“卧虎”,是汉至魏晋监督都城和周边地区的监察官,始置于汉武帝征和四年,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对付威胁中央集权的地方势力。此官职是
A.刺史B.司隶校尉C.“中朝”D.“中正”
2021-09-0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晋书·霍原传》记载:“霍原,字休明,燕国广阳人也……及刘沈为国大中正,元康中,进原(霍原)为二品,司徒不过,沈乃上表理之。诏下司徒参论,中书监张华令陈准奏为上品,诏可。”该记载反映的选官制度创立于
A.西周B.曹魏C.东晋D.南宋
7 . 如图为中国某一朝代的局部疆域图,该朝代是
A.汉B.唐C.宋D.元
8 . 清雍正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对此,有学者这样解释.“……始于元’极盛于清’的‘塞外之一统’,实即元、清二王朝对蒙古、东北、新疆、西藏行使的直接管辖。”下列涉及上述地区管辖的清朝机构或措施有
①理藩院   ②宣政院   ③安西都护府   ④伊犁将军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④
2021-08-31更新 | 24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百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9 . 《中华文明史》在评述某一朝代的官僚制度时,写道:“(其)对于效率与制衡的追求,并非体现于运作流程的分割与制约;而基本上是按照所处理政务的范围一民政、军政、财政,以‘依事.系任’为原则进行事权分割。”这一朝代是
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
10 .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材料反映
A.宗法关系开始成为西周基本的政治关系
B.周的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C.宗法制和分封制受儒家治国思想的影响
D.周的政治制度体现出政权和族权的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